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大学知识管理初探

2014-01-13 01:5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大学知识管理初探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中,知识管理作为新的管理范式已成为国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中,知识管理作为新的管理范式已成为国内外论者关心的热点。大学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内涵、特点及其核心工作的阐释,对大学知识管理作基本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大学;知识社会

  一、大学知识管理:知识时代的新使命

  从20世纪最后20多年开始,整个社会建构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的经济之上,这决定了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OECD,1996),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对组织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
  正在此时,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社会管理的新的范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所谓知识管理,美国生产力和品质中心对其的界定是:旨在提高组织竞争能力的识别、获取和使用知识的战略与过程(APQC,1996)。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991)认为,面对快速增长、非持续变化环境,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如何适应变化、保存生存力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就本质而言,知识管理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过程,其中既包括对组织信息技术的数据和信息综合能力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组织成员创造危/新能力的提高。
  应当看到,知识管理虽然最早现于企业,但并不等同于其为企业所独有。事实上,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绩效,是知识社会背景下任何以知识为加工对象的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知识管理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管理范式。
  随着知识管理研究的深人,知识管理已经从企业领域向外拓展。OECD将知识管理引人政府或公共部门的管理。现在,在欧美,各行各业都在探求既与知识社会相适应,又符合其发展目标的知识管理策略。这里,大学也并没有被排斥在外。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大学一直是保存、传播和发现、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的管理中,事实上也始终围绕着知识的获取、传递、保存、创新等诸环节展开,只是历史上大学对于知识的管理大多局限于某一部分,没有从整体加以有效的统合,从而尚未发挥最佳效益。知识社会中,大学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要让大学在知识社会中承担起与其地位相称的职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组织,还要求大学去除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平台、组织僵化、轻视共享等问题,建立适应知识社会的管理模式,这包括认识到知识是大学最为核心的资源,构建以知识为基础、符合知识运行和创新规律的大学知识管理系统。

  二、大学知识管理:基本内涵

  关于大学知识管理内涵的表述,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者触及。英国学者詹妮佛-洛丽(JarmiferRow—ley,2000)指出,高等教育领域内探求知识管理应该包括创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获取、强化知识环境、将知识作为资产管理。她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在组织文化、价值观、组织结构和薪酬体系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变革。比利时列文天主教大学校长澳斯特林克(A.Oosterlinck,2002)指出,知识创造、知识传递、向社会提供学术服务等是一个现代大学的基本元素,大学要建立一定的范畴、架构和过程,以此成功地管理其拥有的知识,并优化产学合作。我国学者芮国强、邱鸣、周九常等人认为,大学对知识进行整合、管理,有益于提高大学创造价值的能力,有益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竞争力(芮国强、邱鸣,2001;周九常,200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述论者的表述对我们理解大学知识管理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大学知识管理理解为通过共享、创新等环节,对大学各种形态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以此实现大学目标和使命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展开:

[1][2][3]下一页

    上一篇:浅谈学习的“社会”理论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