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联动式 主体 主导 实质内涵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中学教师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却有些偏颇,挖掘得深度也不够。“联动式”教学模式是对以前教学中存在的某些弊端的改革,是对以前教学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本文对“联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地认识和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由于缺少正确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多数情况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师生联动”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值得借鉴并推广。
一、“联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
“联动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联动、互动,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着眼于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强调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及政、史、地三科教师的活动。这一模式具体表现是:
1政治学科内的联动。首先,把经济、政治、哲学观点统一起来,运用于平时教学,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联动;最后是注意学科内的知识线索的合理运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要点的综合使用。毫无疑问,必将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实现多角度转化、变换,达到全方位思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2.师生之间的联动。教学案一体化,这是实现师生互动最有效的方式;另外,通过质疑,也可实现师生联动。特别是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效果更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师生配合默契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质量的高低。通过师生之间的这种有效联动,不仅融洽师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当今国内国际大事,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得到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亦得到了提高,因为“教学相长”。
3.学科之间的联动。这是3十X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来实现的。在文科综合的教学与考试中,政治起着先导作用,弄清楚了政治的背景,也便会为史、地问题的解决提供清晰的思路。因此,学科之间的联动代表一个方向,指引着各年级政、史、地的教学思路。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