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更加有力的短期政策

2014-10-03 01:25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更加有力的短期政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被两任总理列为需要努力解决的主要,并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被两任总理列为需要努力解决的主要,并成为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的明显下滑,并非近期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已经持续了五、六年,另一方面,虽然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包括一些长期对策和短期对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转机,反而有不断加重之势。这就很需要深思,为什么已有的政策并没有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后应当如何采取对策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

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农民收入的增长曾长期超过城市居民。一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农产品产量呈现大幅度增加,加之国家多次上调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二是随着乡镇的迅猛及农民进城务工的增加,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方面,随着农产品供求格局逐步从短缺发展为相对过剩,以及国际市场价格的制约,农产品价格不仅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逐渐消失,甚至呈现不断下降态势,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呈现下降。另一方面,农民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也开始放缓。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一般消费品特别是食品及轻纺产品等都处于短缺状态,商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乡镇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一般加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对企业技术、资金、管理、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少数乡镇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走上规范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大部分却在竞争中被淘汰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上的空白点越来越少,新的乡镇企业的建立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由于乡镇企业增长率下降,农民在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及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工资性收入的增幅也相对下降。而在进城打工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不断深入,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许多城市实行了诸多限制农民工进城的措施,也使农民进城打工困难重重,收入增长放缓。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长期对策难解燃眉之急农民收入增长的放缓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国家总体消费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因此不仅引起农业部门专家的重视,也引起各宏观和决策部门专家的重视。根据各方面讨论的结果,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在大宗农产品大量过剩且价格已经超过国际水平的情况下,要想继续通过过去那种依靠增加农业产量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的路子来提高农民收入显然是行不通了,出路只能是调整农业结构,也就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少生产市场过剩的质次价低的农产品,多生产市场销路好的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化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不仅在市场有很好的前景,在国际市场也有很好的前景。比如说发展绿色蔬菜瓜果等,市场前景就十分广阔。现在蔬菜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肉蛋中的激素残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大问题。消费者为了吃到健康的食品,是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的。

二是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把农民变成非农民,减少农民数量,减轻农村和土地的人口压力。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人口和土地资源情况下,仅仅依靠农业是无论如何无法完成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现代化任务的。长期的和根本的出路,只能是把农民变成非农民。

只有把农业潜在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才能减轻土地的压力,才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转移出来的农民,才能有更高的收入。这不仅符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般,也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推动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直到,我国农村人口还占整个人口比重的60%以上,农业的边际生产力大大低于非农产业。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更是我国现代化过程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弱化所有权:新一轮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向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