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2)

2014-11-12 01:38
导读:1.关于语文性质 《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规

1.关于语文性质

《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规定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争论不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战告一段落。这一规定符合语文这门有突出人文特征的学科的特点。语文之所以成为学科,就是语文学科自身存在着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一“知识性”具有不可替代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掌握了它,都体现了对以上知识应用的准确性。也只有正确应用了语言,才可以交流,发挥语言的基本作用。当然,语言这一工具不同于其他物化的工具,“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言语是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语言的行为”。唐诗虽然内容不外乎征戍、滴迁、恨别、伤时、思乡怀国,但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原因是“它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言语形式。”“托尔斯泰是用托尔斯泰式的言语形式照亮了他自己的世界从而标识了他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什么不借助言语的思想情感的存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接触的语言从来不是死的言语,而是活生生的有着个性特征的言语(应用文例外)。同样,感受语言的师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有不同个性的人,于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很容易理解。其实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我们日常表达,总带有我们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必然不同于讲究逻辑的学科而具有了人文的特征。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的性质,我们就会明白,语文教学中,师生均是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它,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互动,就会有声有色,而不会整齐划一,死水一潭。自然,提高语文素质的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也是有望实现的。

2.关于课程内容

当代国际语文课程内容是多样化的(教材、学习活动,即“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学习经验)。根据我国教育的弊端,如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不少学校引进了西方“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搞了一些学习活动的试验。但大部分地区依然是统一教材,虽然政府已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实行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里只就统一教材谈谈看法。《标准》提出“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上海的陆新全先生在《教材改革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一文中,对上海中学语文教材篇目及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篇目做了分类统计,他说:“初中语文课文160篇,其中外国文学作品19篇,仅占12%;高中课文136篇,也仅占11. 8%,远远低于外国文学作品应占课文总数1/3或1/4的常规。”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如何?初中课本182篇中,外国文学作品只有19篇,高中课文141篇,外国文学作品只有9篇,那么这可怜的篇目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作者认为较为“政治化”。“文学是人学”,这是现在人们的共识。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的人们,可以认识美、发现美、享受美,洗涤灵魂中的尘垢,升华心灵的崇高。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所有的中学课程中,惟有语文拥有接纳文学的特权。大多数学生就是借助语文课本涉入文学海洋的。可是,选材不容乐观,作为全面开放的国度,教材却不够开放,“文学是跨国别、跨民族的,文学为全人类共有。”陆文对中学教材吸纳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不够全面,特别是没能采用墨家学说的作品表示遗憾。陆文还对“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大滞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的确,我们大多数的师生就借助这令人尴尬的教材学习知识应付考试。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些例子,我们要用例子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如果例子是远离生活和时代,例子没有用多姿多彩的形式表现永恒的观念,怎能让学生读得进去?没有感何来悟?没有悟便不能将新的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又怎能谈到用流畅语言进行表达呢?所以课程改革中必不可缺的是有时代特点,有永恒审美价值的内容的文质兼美的教材。当然,“一位优良的课程专家,不但要能解决教材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要能分析思考课程的高低层次”。现在,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生所需要的教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上一篇:试析从孔子的启发教学看今天的课堂提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