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摘要:现代都市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却未婚的年轻女性被称之为“剩女”。她们是西方语境中的“3S女性”.即Seventies,Single,Stuck,这些女性生于70年代、单身、在婚姻市场中“滞销”。由于过于注重工作,自身条件和择偶条件过高,加上错位的爱情心理,剩女们成了“单身贵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属性、传统择偶观与现代生活气质的交错、社会倡导的择偶自由与个人憧憬的自由择偶悖论等因素。
论文关键词:“剩女”;择偶;城市性
一、何谓剩女
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她们气质高雅,工作稳定,既有不菲的薪酬,身边又不乏优秀的男士,但是她们却在谈婚论嫁时成为“孤单一族”。她们被社会称作“剩女”。“剩女”音同“圣女”,暗指这些女性有高洁的学识气质,却被无奈地抛到了单身贵族的行列。剩女们年龄在28岁一37岁之间,在传统观念看来已经属于大龄女青年。她们被尴尬地“剩”下来,卡在单身状态,赢得个“剩女”的头衔。在英语语境里,她们是“3s女性”,即eSventies,Single,Stuck。
(1)Sevenites(生于70年代)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她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这使得她们较之以前出生的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教育和竞争带来的益处。加之70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推行,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独生女们“特立独行”的性格:自主性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成年后拥有独立的事业和独立的经济地位。成年后的她们大多数或是学历高,或是事业心强,聪明能干,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书本中的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爱情道路曲折,书里的结局也是男女主角生死相许、矢志不渝。可是现实中,她们的爱情,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好像总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她们期待和尝试美好的爱情,却总是错过,总是不符合她们的心愿。剩女们处于时代变革的夹层,既没有五六十年代人的吃苦耐劳和稳重扎实,也没有80年代人的闯劲和冲动,她们更多拥有的是一种既要物质又要浪漫的情调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2)Single(单身)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5年,北京70年代出生而且单身的人数大约50万人,其中单身女性超过6成。据调查,上海城市女性认同独身观念的,有82.79%,在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在上海,超过86万名的70年代适龄女性至今未婚,比10年前多了24万人。与此同时,男性独身的比例却下降,由10年前的36%下降至现在的34%。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数字,在香港15岁以上人口中,单身女性超过134万,大约占女性总人口的43%,这其中多数单身女性都是高收入、高学历。
(3)Stuck(被卡住)
当然,并非所有的剩女都是“独身主义”的信奉者。她们渴望完美的婚姻,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可是现实的生活就是那么奇怪,越是才情兼具的女子,越是谈吐优雅、有生活情调的女性,越是容易被“围城”的窄门卡住,始终想进却进不去,想放弃又放不下。于是有学者援引经济规律,把“剩女”的卡住称为“婚姻市场滞销”。婚姻滞销的原因在于,剩女对自身价值的近乎完美的追求,无形中把自己的身价抬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寻常的男性不敢也不想望其项背。人到了高处,总有一种不胜寒的悲观,她们找不到旗鼓相当的对手,只能一个人跳着华丽的独舞,有些无奈地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单身生活。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