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选择;创造;自然
论文摘要:现实社会主义的一切问题都源于它的落后性,是落后造成了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也因落后带来了其社会主义实践的困难与挫折。落后与先进的交织,使东方国家的这条历史道路变得异常艰难,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让人们在实践与解读中没能厘清和把握好它的自然意义,突出表观在用必然性掩盖它的特殊性,把社会主义制度仅仅当作社会理想。
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已近百年,它并没有历史地、逻辑地发生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相反却在传统成分较重、近现代化程度不高的东方国家获得突破。人们在这块历史的“空地”上用全部的勇气与智慧努力地求证着这种历史“跨越”的合理性。虽说历史的发展不排除任何特殊性,但所有的创造都难以逾越历史的自然法门。近百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上演了一幕幕是是非非、对对错错、起伏跌宕的悲喜剧,也一直在先进与落后,空想与现实等矛盾的交织中,将所有的困惑与不成熟延续至今。全部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如何科学地看待社会主义在东方的首发;如何论证东方国家这种历史“超越”的合理性。
一、首发的客观性、特殊性与选择性
历史理论的科学性是附生在马克思主义里的,它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就将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基本法则、过程与趋向明确地揭示出来。尽管它是以近代西方为个体,但其推导出来的共性却具有无法漠视的逻辑力量和实践力量。然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其绝大多数会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曲折性、多样性与特殊性,也常常使得人们总是要面对无穷无尽的新的问题,并在不断的困惑和求索中一步一步地还原历史的真实。
关于东方社会未来的发展,最初更多地受制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论。其未来社会理论要点是:共产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将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时爆发,并因此取得成功;共产主义只有在全球取得胜利才是可能的;这个时期已为时不远等。其依据:一是他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几种社会形态,“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他的世界历史观。他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建立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普遍竞争),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因此,他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并因此取得成功。在此前提下,东方等世界落后的国家也“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怎么改变?就是后来的跨越之说。这在他回答俄国《祖国记事》编辑部有关俄国未来发展的提问时明确地提出来了。他认为:俄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它最发达的欧美各国中所遭受的致命危机”时期,东方革命的成功,借助于西方国家的帮助和对“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有效吸收,它们就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据此,马克思未来社会理论所描绘的未来社会发展就是西方引领时代潮流,率先爆发并实现共产主义,东方随即跟进实现同向跨越。其西方中心和主导的意义是非常鲜明和突出的,但我们不能以此就怀疑和抱怨马克思的所谓的偏见。这些理论在当时的历史实际和逻辑上是成立的。自由资本主义所展现出来的扩张与矛盾,全球性的一分为二和经济危机的频仍,让人民不难判断和期待资本主义在全球性的致命的危机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即便是列宁时期,他也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