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摘要]:社会安全,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的安全和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良性运行;而社会安全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稳定可言。如何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保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我们努力不懈的问题,而找准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寻找有力的解决对策,进行全面和准确的预警,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论文关键词]:安全与稳定 突发事件 管理观念 预警机制
社会安全,应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的安全和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良性运行;而社会安全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稳定可言。安全与稳定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基本期盼!
而社会又是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激荡与积累,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状态,社会的秩序运转,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甚至是社会的重新“洗牌”。如何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保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我们努力不懈的问题,而找准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寻找有力的解决对策,进行全面和准确的预警,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 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分析
1 社会主体方面的因素
社会主体是人,应当包括个人,法人与单位,团体与群体组织,政府,也包括国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是社会存在的最重要的基础。人最终是决定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这里笔者只要想探讨在当前形势下的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几类特殊群体。
(1)农民工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农民大量流入城市,对城市而言,产生了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农民工给城市增添了大量富有活力的年轻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也增加了城市的负担,使城市中本来已不堪重负的住房、交通、水电、燃料的供应显得更为困难,同时也给城市中的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造成了极大混乱。在伴随着“民工潮”而来的诸多城市社会问题中,城市市民最关注的是与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社会治安问题。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使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而统计数据似乎也支持这种看法。
在我看来,农民工与城市社会安全状况的恶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人们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户籍-身份制度及部分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社会,不同身份的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以维护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传统社会的身份差异一直延续到今天,体现在中国特有的户籍-身份制度上。户籍-身份制度造成的整个社会对农民地位低下的看法延伸到进城农民身上。农民进城后干的是城里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苦活,拿着低廉的工资,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且经常遭受城里人的歧视或侮辱。农民工与城里人两个群体彼此间的隔阂及部分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是造成农民工这一群体心理不平衡、犯罪率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农民工在各个方面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既被相对剥夺也被绝对剥夺有着共同的认可。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的歧视;城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对农民工的歧视;不少城市的市民和职工,形成了轻视和鄙视进城农民的偏见,常以高人一等和极其傲慢的态度对待他们,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的歧视;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孩子们城市环境下也经常受到城里的成年人及同龄人的歧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不满的种子,任由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安全······被边缘化的农村流动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难以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边缘化的生活状态容易激发心理上的不平衡,导致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大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不能否认近年来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与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的大量涌入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农民工并不是城市变得不安全的罪魁祸首,把城市的治安状况恶化的责任完全推到农民工身上本身就是一种歧视农民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