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人为本”的价值(2)

2015-08-11 01:17
导读: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就不言而喻地将人当作了全部历史活动和现实活动的本源和中心。而人作为全部历史活动和现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就不言而喻地将人当作了全部历史活动和现实活动的本源和中心。而人作为全部历史活动和现实活动的本源和中心又主要是通过他的劳动活动表现出来,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人类劳动的评价体系,自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明显地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了价值创造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人的首位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和关系,人或者劳动者始终是劳动的主体。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就是说,人类的劳动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物质变成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人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的。可见,人的劳动是劳动过程中最主要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劳动者或者说劳动力,不是一般的生产要素,而是主导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因而,劳动价值理论比任何别的价值理论都更尊重人、重视人、依靠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最高原则。

二是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是他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也是我们认识劳动价值理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的关键。马克思一方面从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劳动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离开了人的劳动,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角度揭示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这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又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角度阐明了人类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是在肯定和论证价值的社会性过程中,揭示出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其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社会的人。价值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以物为载体的社会关系。这是十分深刻而科学的论断。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是从分析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细胞人手的。作为有形的商品,表面看来是一种物,但是在物的背后,却蕴含和体现着丰富的经济关系。商品不仅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产品,而且是劳动交换的中介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载体。商品是人类劳动的创造品。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劳动,就无所谓商品、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使用物品当作价值,正像语言一样,是人们的社会产物。后来科学发现,劳动产品作为价值,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物的表现,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但是它绝没有消除劳动的社会性质的物的外观。

[1][2][3]下一页

上一篇:班级文化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