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及现实

2015-12-28 01:0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析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及现实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劳动价值论;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劳动价值论;人本思想;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手段,这个思想是其劳动价值论在实践意义上的延伸和发展,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积聚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唯一活的手段;作为目的,这个思想是其人本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实践意义上的延伸和发展,人力资本质量的全面提升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真正占有自身本质的价值所在和必然回归。

一、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思想的探源及其指认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全美制造商协会工业教育委员会于1912年提出的,后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作进一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因此,人们没有理由苛求马克思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及其著作中研究和阐释这一概念了。从马克思的整体研究来看,他没有把“劳动力(人力)”和“资本”的概念结合起来加以专门认识和研究,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在马克思丰富的理论中,其重要的主旨之一是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与资本”的对立,透过人和物之间的财产占有关系,揭示该种制度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

马克思认为,人类生存必须有物质前提。“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人们的活动发生在“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结合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产劳动是也只能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发生,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和研究劳动与资本的。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中,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多重涵义,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他认为要认识资本主义整个生产运动“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种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的原始积累实质是依靠残暴的手段强制“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人们,除了自身及对自身的支配外一无所有,人从过去对物的依赖,转到不得不对人的依赖。于是,占有了生产资料的所谓资本家用货币通过市场交换购买到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并占有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这样,货币转化为资本,自由劳动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它是一种本质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运动。

这种社会关系是以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为核心确立的。这种关系的确立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固定化,而是随社会继续演化的。由于资本家对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有的无限渴求,会促使“劳动与资本对立”的矛盾不断加深。资本家一方面只满足工人再生产所必需的“最低界限”的支付,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占有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导致工人日益贫困化,“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不仅如此,工人“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工人通过劳动实现了对自然物的对象化,却造成了对象的丧失,即被剥夺,并成了资本家用来剥削奴役工人的手段,即工人的劳动结果成了自己的对立物,工人惟一的自由就是出卖劳动力供资本家奴役,工人的劳动不是一种需要,而是生活的一种手段,这就是劳动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对“劳动与资本”对立的未来设想,是要通过自由者联合体的自觉、自为,使得“这种对立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以实现全社会中占有大多数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即剥夺剥夺者的财产为社会共同占有。如果可以大胆断言的话,这一定是马克思不愿把“人力”与“资本”结合使用(或为避免歧义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尽管马克思没有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加以观察和研究,并不能说明其著作中不包含有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

上一篇:试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限制条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