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价值问题在理论上的尖锐性不亚于生态环境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尖锐性,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资源的滥用、生态的破坏等环境问题就不可能根本解决。包括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在内的各种东西方价值理论纷纷登台,对生态环境价值问题进行阐释。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为指导,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了生态环境价值,并建立起了生态价值论,其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当代,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生态时代,在人类生存的“地球村”,不仅那种和生态过程无关的纯粹的经济过程是不存在的,而且与社会经济无关的纯粹的自然过程,或者说没有人类留下足迹的纯粹的生态过程,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活动已伸展到地球生态系统的每一个角落,现在人类社会依赖的、供人类社会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无不打上人的活动的印迹。因而,人类社会劳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渗透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态经济现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把劳动价值论由过去的经济系统延伸到生态系统中去,建立生态价值论,使劳动价值论反映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价值运动的真实面貌。
其次,在当今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下降的迫使下,人类经济活动消耗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生产与生活消耗环境质量的生态需求满足,不仅要按其固有的自然生态规律,还要或多或少投入一定量的人类劳动,才能再生产出达到维持生态环境具有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使用价值。因此,当代人类的各种智力的、体力的、直接的、间接的劳动流转和凝结于生态系统之中,形成生态价值。所以,当代人类社会劳动不仅创造了商品价值,而且创造了生态价值,它构成为劳动价值论的一项根本内容。对此,我们可以说,把劳动价值论延伸与扩展到生态环境系统中去,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生态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论,这是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一个很重要体现。
再次,当今人类社会正在进人生态时代,随之出现了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型的劳动,并且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这就是人类重建、恢复、补偿、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的人类劳动。我国“十五”计划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态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了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组织重建与恢复生态系统。因此,这种重建、恢复、补偿、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使之具有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创造生态环境价值的新型的劳动形式,已构成为21世纪人类生态经济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