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复归的制度变迁分析(1)(2)
2016-04-07 01:05
导读:1979 年 5 月,根据中央统一布置,天津市先后大幅度提高了猪、牛、羊、鲜蛋、 水产 品、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价格 , 其中鸡蛋收购价格
1979 年 5 月,根据中央统一布置,天津市先后大幅度提高了猪、牛、羊、鲜蛋、
水产品、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价格 , 其中鸡蛋收购价格提高幅度为 29.2%( 粮食收购价格平均提高 18.65% ),并安排了鲜蛋的季节差价。统购统销制度首先从收购价上有了一些变化。
1979 年 11 月,按照国家规定天津市有计划地提高了 8 类主要副食品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其中鲜蛋的销售价格上调了 22.2%( 猪肉、牛肉和羊肉销售价上调幅度分别为 :29.1% 、 33.3% 和 31.6% )。统购统销制度中的销售价格也有了变化。
1985 年 5 月,天津市有条件地放开了肉、蛋、禽、菜及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在鸡蛋购销政策上采取了“放” ( 放开搞活 ) 、“保” ( 保价收购 ) 、“限” ( 限价销售 ) 、“订”(合同订购)几项措施。统购统销制度有了更大的变化。
1987 年 3 月,天津市政府为纠正长期以来由于农口 ( 农委系统 ) 只管生产、商口 ( 商委系统)只管销售造成的产销脱节、禽蛋生产和供应不稳定局面,决定改革旧的禽蛋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产销一体化,为此,成立了天津市禽蛋服务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该公司下辖天津市蛋品加工二厂和天津市津牧工商联合公司。
天津市禽蛋服务公司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兼有计划管理与商品经营两种职能但以计划职能为主。该公司的业务范围是 (1):①负责制定本市禽蛋产销计划,保证市场需要和均衡供应;②推行经济合同制,将禽蛋的产销纳入有计划商品经济轨道,做到有计划生产、有计划调市、有计划销售;③利用价外补贴、物资分配、蛋料挂钩等手段组织禽蛋的加工、储运,旺吞淡吐,保证市场供应;④与国内外企业合资兴办禽蛋联合企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89 年 3 月,为加强对鸡蛋、蔬菜和生猪生产及调市的计划管理,切实保障城市供给,稳定物价,天津市政府决定从 3 月 1 日起实行主要生产资料供应与鸡蛋、蔬菜、生猪的收购、调市挂钩。涉及鸡蛋的挂钩政策为:生产单位每交售 1 公斤鲜鸡蛋,供应配合饲料 3 公斤、育雏料 1 公斤。此外,市政府决定,由市农委负责安排全市鸡蛋生产、收购、调市任务;负责挂钩物资的分配和调剂与承担鸡蛋生产和调市任务的区(县)及其它生产单位签订收购、调市任务承包书。市粮食局、供销社要按计划保证收购及调市鸡蛋所需挂钩生产资料供应。
到此为止,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已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或改进,但是其基本的特点并没有改变,基本的运作模式大致是:
图一: 1991 年前天津市鸡蛋计划流通流程图
1991 年 11 月,在新的经济环境及市场条件下,天津市全面放开了鸡蛋和饲料的收购、销售价格,仅安排了鸡蛋销售参考价格,每 500 克不超过 2.30 元。由于当时鸡蛋生产大于需求 (2),货源充足,市场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鸡蛋和饲料价格放开后,天津市相应取消了对生产环节饲料的“暗补”和经营环节亏损的“暗补”,全部改为对职工的明补。从 91 年 11 月份起,市财政按每个职工每月 1.5 元的标准发放鸡蛋价格补贴。 (3)市场调节的运作模式比较简单清晰:
图二:市场调节下的鸡蛋购销流程图
1995 年 8 月 , 在改变了的市场供求条件下,市政府成立专门的“鸡蛋调市工作组”,对鸡蛋的销售过程进行干预,对鸡蛋销售价进行管制 ( 详见后文 ) 。
1996 年 3 月,放弃价格管制,重新让市场作调节主体。
(二)制度变迁的阶段及特点
从以上价格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制度变迁阶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阶段 (1979 年~ 1985 年 5 月 ) :价格调整阶段。这期间天津市在保证鸡蛋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诸方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高了鲜蛋的收购价和销售价,为下一步深化鸡蛋价格改革做了必要准备。这一阶段天津市鸡蛋购销体制仍属由国家单一渠道控制的统购统销模式,只是价格做了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