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复归的制度变迁分析(1)(3)
2016-04-07 01:05
导读:第二阶段 (1985 年 5 月~ 1991 年 11 月 ) :“三多一少”流通格局形成阶段。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开始,天津市改变了过去鸡蛋经营上
第二阶段 (1985 年 5 月~ 1991 年 11 月 ) :“三多一少”流通格局形成阶段。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开始,天津市改变了过去鸡蛋经营上的固定进货渠道、固定销售对象、固定倒扣作价的“三固定”形式和分层次、多环节、大流转的批发经营模式,逐渐形成多经济形式、多流通渠道、多经营方式和少流通环节(“三多一少”)的禽蛋流通格局。这一阶段国有副食商业仍是鸡蛋经营的主渠道 (4),发挥着较大的调控作用。
第三阶段 (1991 年 11 月~ 1995 年 8 月 ) :市场调节开始与价格管制复归阶段。 1991 年 11 月后,天津市鸡蛋及饲料价格的全面放开,这标志着整个鸡蛋购销体制由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的根本转变。这一制度变迁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然而却不是稳固的。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又重新实施了价格管制制度。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部分复归。在保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市政府制定了国有副食商店鸡蛋销售价格的最高限价,并强制执行,同时配合以对鸡蛋实施部分统一收购和部分统一销售的措施。
第四阶段 (1996 年 3 月~至今):价格管制解除与市场调节最终确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市政府对鸡蛋价格管制的解除和市场机制最终成为调节鸡蛋的生产和销售的主角。这种市场调节机制对政府计划管理体制的再次占优势是伴随着鸡蛋价格的相对稳定,人民群众心理承受能力的相对提高和市政府在鸡蛋价格问题上的观念的转变而出现的。它预示着市场调节制度将长期持续存在下去。
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
高成本监控与效率工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