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要素价值论最具代表性的是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即劳动创造工资,资本创造利息,土地创造地租,后来有人又加上其它要素。如企业家才能创造利润等。萨伊的理论曾经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从事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简单要素、,在这一点上和萨伊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生产要素的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区别在于要素价值论认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而劳动价值论只承认活劳动创造价值。
二、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
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是根本对立的价值理论.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劳动价值论只是揭示价值的源泉,而不是规定分配问题。按劳分配不由劳动价值论决定。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决定的。同样按要素分配也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确立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依据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矛盾。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求“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的多种分配方式,只能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方式。
马克思从斯密、李嘉图等人承认人类财富主要来源于劳动的理论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成份,创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至于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分配方式,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的详尽论述,让我们不难理解我国现实中按要素分配方式存在的必然性。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分配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人们可以改变分配的具体做法,但分配的性质和方式却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他还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的性质。”牲产条件的分配,从所有权角度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归谁所有的问题。所以,不同所有制就有不同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按劳分配的方式。而非公有制决定了按要素分配的方式,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际,又决定了不同分配方式的并存和兼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