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分配
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特点,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科技、知识、信息和管理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且,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在价值形成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财富分配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仅创造价值的劳动要参与分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的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诸多范畴,例如: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形、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的。但自马克思发表《资本论》以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也应该加以深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建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早期,也是人类工业化的早期,人类进人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面临着社会经济的重大革命,技术创新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我国,尽管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使马克思主义早期对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特点。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马克思著作里,生产因素由三个部分组成: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现在,知识、科技、信息等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已经在创造社会财富中起着更加重大的作用,他们的劳动还在不断地向着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向发展,势如破竹。从某个意义上说,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类过去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而现代社会,体力劳动将越来越少,被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替代,劳动者的文化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劳动结构包括了体力劳动者(蓝领)和脑力劳动者(白领)组成的综合集团。在发展国家,白领的比例达到劳动的20%以上,劳动智能力化倾向日渐突出,这部分劳动者中,还要包括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他们的劳动被认可为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再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中许多非物质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中国目前也已达到30%以上。这些新的特点,都是马克思在当时没有看到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新特点加以研究,以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社会实践中来。
二、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
1.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在劳动价值中的作用的认识
马克思很早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抽象劳动及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一观点对现代社会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劳动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现实,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单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中的活劳动大大减少,物化劳动含量日益增加。而且,随着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