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从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展开的文化批判—

2016-06-25 01:0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试析从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展开的文化批判—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判 技术理性 资本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批判 技术理性 资本主义合理性

  论文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关注和探讨西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为哲学主旨,并以对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的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认为资本主义的总体性统治是以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为前提的,总体异化和环境危机则根源于资本主义技术理性的张扬,并阐述了批判后的构建。

  关注和探讨西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主旨,这种关注以个体和把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两个角度来展开,以对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的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较为关注作为整体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着眼于形成无产阶级的总体意识,主张西方要建立在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基础上,人的主观精神高度发展、人的能动创造作用充分发挥的不同于俄国的西方社会主义模式;而关注个体的自由解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西方古典人道主义作为哲学底蕴,主张个体从异化的生存状态中摆脱出来,追求个人个性自由解放,主张走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一、以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为前提的总体性统治

总体性统治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的物化侵蚀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作用,导致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认同。卢卡奇认为居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并起统摄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与体现这一原则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是资本主义社会把一切纳人计算性和可规范性的貌似客观必然性的生存原则,它以提供生存的精神安全和对各种物质需求可满足性而具备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意义,同时,科学技术以其固有的客观中立性和工具操作程序的合理性而直接成为资本主义合理性原则的运作机制。葛兰西把国家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认为存在着相对于政治社会的政治领导权和相对于市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一个阶级取得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意味着该阶级已经成功地说服了社会其他阶级接受了它的文化道德价值观。阿尔都塞则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分为镇压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大量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学校教育,向人们传授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培养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被剥削者、剥削代理人、压迫代理人,以保证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得以生存。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为了追求利润,通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工具,在全社会宣扬消费主义文化和生产方式,宣称幸福就在于消费过程中,人们之所以认同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合法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被一种异化的需要观、消费观和幸福观所支配。

  二、根源于资本主义技术理性张扬的总体异化和环境危机

卢卡奇认为西方社会存在着普遍的由技术理性造就的“物化”现象,所谓“物化”就是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物和物之间的关系,物的世界成为不依赖于人的东西,反过来支配和奴役人。技术理性广泛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客观上,“一个充满客体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世界拔地而起”,即以商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客体及其物际关系突现在人的面前,支配着生活世界和社会的运作过程。从物与人之间影响过程看,物化是一个以物为中心物奴役人的过程,也就是物的本质结构、内在机理和运作规则超越人的主体地位、消解人的思想、颠覆人的价值、侵蚀人的主体性的过程。物化对人意识的侵蚀是一个从外在存在到内心认同的总体同化过程,作为结果的“物化意识”的特点就是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看作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无关的表面现象,进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理性的永恒规律所决定的、永远存在的东西。

法兰克福学派把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称作“工业文化”,它是在理性主义扩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生产流水线,以大规模复制的方式,制造出来的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由于工业生产和市场运行的观念被不折不扣地引人文化工业,而文化工业具有程序化、标准化的特征,于是在文化工业的强大压力下,个人不由自主地消融在文化产品的模式化和程式化表现中。不仅如此,文化工业还具有强制性特征,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不计其数的文化工业产品和大众文化机构,把因循守旧的行为模式当作自然的、令人敬畏的、合理的模式强加给个人,使人们无思无想,忘却了一切痛苦和忧伤,放弃了思想上反抗的权力。资产阶级通过这些产品操控人们的意识和价值,使人们屈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统治。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不再具有培育和提升人的本质的功能,意味着产生了文化的异化。闭技术理性的扩张不仅使西方社会出现“物化现象”和文化的异化,而且使社会从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到整个社会都具有单向度性。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以前,整个社会是双向度的,而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社会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土艺方面都变成单向度了,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从而成为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人是单向性的,发达工业社会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人们也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真正自由的选择;政治是单向性的,劳动阶级成为“受到抬举的奴隶”,无产阶级与其他的政治反对派一道,被资本主义制度同化了;思想和文化是单向性的,发达工业社会的思想是受控制和操纵的单向度思想,肯定性思维排斥了否定性思维,文化完全沦为商业化的东西。由于人们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以及人的自身的单向性,必然也决定了在此阶段整个社会的单向性。

上一篇:政治权利原理还是道德乌托邦?——论析卢梭契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