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制度伦理:当代高校德育管理的新路向

2016-06-28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试析制度伦理:当代高校德育管理的新路向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制度伦理 德育 德育管理  论文摘

  论文关键词:制度伦理 德育 德育管理

  论文摘要:纵观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管理的实际,大学生的“道德滑坡”问题尤为严重。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制度伦理的路向选择为高校德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路径。

  积极主动、忘我牺牲,对于组织、团体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但绝不是其生存的根本。仅靠主动奉献只能维持一时,只有制定了合理的制度,才能维持长久。当前大学生“道德滑坡”问题,其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任何期望借助道德教育或道德榜样来改善这种状况的尝试都是不完善的,所以必须老老实实地进行制度变革。在这方面,对制度伦理的思考,将会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制度伦理的含义

在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道德理想无法革除倔强的物质欲望。这就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这种道德危机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性有必然联系。市场主体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他人利益不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所以,追逐利与益,自利性和互利性,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中,构成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产生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当个人利益压倒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时候,个人不顾各种市场规则追逐利益的时候,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危机就产生了。西方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二是实施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可见,制度伦理是作为医治道德问题、道德危机的“药”而被提出来的。

目前,理论界认为制度伦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体现在社会基本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中包含的伦理精神与道德价值,包括已经被社会认可的伦理精神、道德价值和规范,强调社会基本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即所谓制度的道德性、制度的道德基础。广义上说,制度就是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系列规则。道德本质上也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制度必然会将某些道德规范纳人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从制度的安排来看,制度的设立以一定的道德为前提,道德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同时,制度的道德前提可用于对制度加以道德评价,审视制度是否符合伦理性及符合的程度,这种评价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具有相似性。比如用公正、平等、正义等标准审视制度的道德性。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制度化、法律化的道德规范,强调依靠制度力量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道德行为。纵观人类社会的整个道德演变史,自道德产生以来逐渐有一个走向法律,从个体德行走向伦理的过程。道德的法律化、制度化是道德发展的一个有益的方向。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指出:“那些被视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必要的道德正义原则,在一切社会中被赋予了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这些道德原则约束力的增强,是通过将它们转化为法律规则而显示的。”

二、伦理视角下当代高校德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道德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的无序与混乱,高校群体的道德价值观现状出现了令人担优的情况。解决道德问题,固然离不开道德教育,但首先要靠制度的约束、引导、示范与激励,即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当然,在建设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共生活伦理和制度伦理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德行伦理,在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要有所改进与提高川。同时,应当承认过去的德育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是大学生群体以外的人制定的。学校在制定德育规范与德育制度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制度制定者看来,学校德育制度要表达的是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的意志和声音,至于学生的意愿,是没有必要考虑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服从制度的义务,而无制定制度的权力。高校学生文化层次比较高,自主意识与参与意识也比同龄人要强。对于关乎自身道德约束的法律与制度,他们有更强烈的参与制度制定的愿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制度的约束。在这种被动的接受中,他们更多的产生的是对制度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高校德育管理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下一篇:试论坚持科学发展观 改进高校德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