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研究生德育工作在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下,培养出大量政治过硬、业务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和社会大环境变化的加快,使研究生德育管理无论是在科学性上还是在实际教育培养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存在一定的差距。
2.1理论研究滞后而导致德育思想管理的乏力
理论研究是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灵魂和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的根本前提。但德育思想管理常被认为是虚功,使研究生德育理论的研究不被重视,面对研究生德育环境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新矛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人的研究,使理论和实际情况的结合上出现断层,使德育工作无法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理论的先导性和敏锐性巫待加强。同时,先进的理论需要优秀的理论团队去发掘和整理。目前各高校还没有专职的研究生德育理论研究队伍,仅有研究生管理者,而管理者的精力多数被日常事务性管理所占用。管理中所积累的德育工作经验是在自身工作中被无意识的运用,没能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概括。这必将导致研究生管理者的德育思想形成系统,实现有效的德育思想管理,也就更谈不上与从事研究生管理的同行交流、讨论研究成果的问题了。这就失去了理论研究的渠道和平台,导致了理论交流资源匾乏。
2. 2教育者概念模糊导致德育组织管理人员构成片面
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者不仅是从事研究生管理的人员,还包含着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任课教师、研究生秘书以及所有与研究生有关系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都应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主体,都应结合本职岗位履行育人职责,而并不能将德育队伍只局限于特指专职的研究生思政人员。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意识,才使其他岗位人员的德育教育职能淡薄,不管研究生管理部门如何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问题,都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应。“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没能彻底得到贯彻,‘因此德育的组织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更大教育合力,对研究生德育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其连续性、多样性的特点。我们要组织调动一切力量参与到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来,尤其是要调动导师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德育工作中来。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以导师负责制为管理模式下,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业的指导者,也是研究生日常生活的帮助者。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的师生关系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