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又次是使人信。如果说欲人信还只是主体的一个主观表达和展示的过程,那么下一步就是一个主体的客观表达或实践表达的过程。即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兑现自己的承诺获得客体的相信,并进一步将这种相信推向信任、信赖、信托,最终导致主客体信用关系建立的过程。当然这种展示由于这时主客体之间还没有现实的建立起诚信关系,只能采取外围的他物的展示过程,用例示的方法确立客体进人诚信过程的信心。
最后是守人信。通过使人信的过程,主体的诚实可信获得了客体的认可,并进而接受了主体的承诺,将自己的部分利益转托给主体操作,以实现利益的扩大化,这使诚信进一步发展到守人信阶段。守人信就是主体维护和保守住客体的相信、信赖、信托以及自己的信用的过程。对主体来说,守人信的过程就是上述自信、信人、欲人信、使人信等几个环节的反复循环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这一过程中所有内涵扩大和强化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步,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诚信过程和关系才会形成。
二、从客体视角看诚信的进化
在一般意义上说,诚信中的客体具有相对被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是诚信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但这绝对不是说诚信客体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被动的。在主体做出一定选择的基础上,诚信关系的建立还要依赖于客体的一定意义或程度上的选择过程。诚信是一种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和关系,其中客体对主体的信任是一个杠杆性的核心内容。没有客体对主体的信任,主体的守信或诚信就丧失了依存的根据。所谓信任就其本质而言是客体对主体的利益交往及关系的现实肯定和未来期望的综合,它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进化过程。
就微观意义上看,信任包括相信、信赖、信托三层含义,这三者之间高低有别,先后有序,存在一个逻辑进化的过程。相信即客体通过对主体一定时间和程度的考察,对主体某具体言行的基本认可、肯定,即认为主体所作的承诺是真实可信的。相信包括相信事和相信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相信仅仅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建立在个别、片段、零碎事实基础上的主观判断,是一种主观的肯定、趋近的心理倾向。由于它还没有经历过利益交往过程的考验,其强度还是有限的,具有易于变动的特点。它仅仅涉及主体的某个别方面,尚没有形成对主体的全面的人格性的判断。但当这一过程继续进行下去,客体在与主体经常交往和接触大量事实基础上,就往往会对主体整体的道德人格予以肯定,认为主体在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上是可信的。这时相信就从第一阶段进人第二阶段,完成从相信事到相信人的转变。但这时主客体之间尚没有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利益关系。信赖,是客体在相信基础上对主体进一步发生的利益相关的肯定性心理趋向,是客体对主体以一定利益为基础的相信、依赖和期望的综合表现。这时的客体已经对主体做出了如下三个相互联系和递进的判断,对方不会危害自己的利益;对方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方可以发展自己的利益。显然,信赖的产生和建立,表明了客体对主体从道德品格到现实能力全面肯定。信托则是在信赖的基础上,客体实际地把自己的某些权益托付给主体,让其代为保存、管理和发展,以追求利益的优化和最大化。显然,这时的主客体关系已经从纯主观判断领域进人到了客观利益领域,这是信赖的进一步深化和高级化,这时客体除了要对主体进行道德判断和能力判断之外,还要进行相关的保证机制判断。
就宏观意义上看,信任整体也处在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美国伦理学家金黛如出:信任的形式有基于计算的信任;基于了解的信任;基于认同的信任。基于计算的信任是通过寻找和把握主客体双方的利益制约及平衡而产生并维持的信任。当人们彼此比较熟悉而且经常相互交谈时,就产生了基于了解的信任。信任的最后形式是基于认同的信任。当关系双方具有类似的目标并且认为他们自己赞成同样的价值观或者原则时,就有了这种信任并加强了这种信任。显然,在基于计算的信任、基于了解的信任、基于认同的信任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时间及逻辑的序列关系和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