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健词:大学教师 校本培训 调查问卷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南大学2005-2006年度先后举办的两次教师教学培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此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探讨了大学教师培训的被关注程度,反思校本教学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改进大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参考对策。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业已成立了两类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一类是兼有培训基地和组织协调职能的国家、省和区级培训中心,另一类为承担高层次培训任务的重点高校培训中心。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高校师资培训的压力。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大学教师培训与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相互不适应日益凸显。依靠“政府机制”运作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师培训的需要。逐步享有办学自主权的高校也不愿处于在尴尬的“中间地带”,高校由间接传达政府指令向自身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将成为未来高校师资培训的一种趋势。如何建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和培训体制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所有参加湖南大学首期和第二期教师培训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了调查。参培教师主要包括三大来源:最新引进的博(硕)士毕业生,由外校刚刚调人湖南大学的青年教师以及少数自愿参加培训的本校教师。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从2005年11月开始至2006年3月完成,先后两次发放问卷,共发放92份问卷,回收87份,回收率94.5700,87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度10000。此次问卷设计了20个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大题型,其中客观选择题单选19题,多选1题。纵观单选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维度: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国家、院系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对教学培训的关注程度;教学培训内容的反馈及思索。多选题为了解青年教师教学的目标趋向。
二、结论与分析
1.单项选择题的反馈意见按照设计者的整体思路整理在以下三个表中。由表1不难看出,在条件性知识的储备上,42. 98%的被调查对象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近半数的被调查对象粗略地涉猎过相关知识;有8. 7%的青年教师从来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95. 36%的教师认同教育学、心理学等对实际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其中39. 08%的教师认为此类理论知识的作用显著。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实习和演练方面,超过60%的青年教师在高年级学习阶段担任过助教工作。统计表明,仅有不到1/3的青年教师在毕业阶段受到其母校的就业指导。有关大学教学岗位的准人方面,仅有40. 23%的青年教师获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