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1)(2)
2016-08-01 01:00
导读:第四,“学先进”的重点放在对学习的推动上;而标杆管理则既重视对“标杆”的识别,又重视引进,其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上。 第五,“学先进
第四,“学先进”的重点放在对学习的推动上;而标杆管理则既重视对“标杆”的识别,又重视引进,其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上。
第五,“学先进”具有比较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很强的中国特色;而标杆管理则是纯粹管理学性质上的,比较注重技术性和操作性,讲究程序和方法。
可见,通常所说的“学先进”,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轰动效应和时尚,学的推动力来自外界,学的目的仿佛是为了学而学。而标杆管理,则是对拿来主义和挑战自我的完美结合,向标杆学习就是向最佳榜样学习。通过衡量标杆的优势与劣势,来制定自身的策略,学的动力来自内部,学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追求的是改善绩效。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实施操作程序,使这种学习变为一种常态的管理。
在当前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谁也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生存者,更不愿成为失败者。实施标杆管,理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它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从而使学校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
(二)标杆管理的功能
作为一种管理策略,标杆管理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各类组织工作绩效的提高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标杆管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具有如下功能:
1.提供绩效评估标准
就学校而言,标杆管理是识别最优秀学校教育与管理实践并予以引进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先进学校管理绩效及其具体指标的识别,学校可以认识到与标杆学校的差距,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学校管理运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有助于学校提高绩效、持续改进
标杆管理通过设定争取达到的目标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这种目标不仅有明确的含义,而且有实现的途径。这可以使学校坚信有办法使工作绩效达到最佳。此外,由于标杆管理可以为学校建立一套动态测量其投入与产出的现状与目标分类的方法,因此也就可以达到对学校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的目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人性假设视野中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