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舆论探讨决策中的道德问题(1)
2016-08-16 01:0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用博舆论探讨决策中的道德问题(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司丑闻,让人们意识到在商学院的
摘要: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司丑闻,让人们意识到在商学院的课程中,加强道德 教育 的必要性。道德教育 问题 是一个与决策 科学 相关的问题,运用博舆论的基础知识来讲授这个问题,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博舆论知识建立的数量模型框架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意识。
前言
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司丑闻,让人们意识到在商学院的课程中,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与决策科学相关的问题,运用博舆论的基础知识来讲授这个问题,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博舆论知识建立的数量模型框架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意识。
虽然博舆论已经问世多年了,但是 目前 的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教材几乎都没有涉及这方面 内容 ,幸好还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浏览到大量相关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教育 方法 ,说明了在2个小时内,以二节课课时来安排,如何有效利用网上有关博舆论方面的资料进行道德教育。这个方法对 研究 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应该都是可行的。另外,该方法在教学上相对独立,可以随时插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其优点还在于,对于未受过正规博舆论和伦 理学 知识
培训的老师来说,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备课。
运用本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上分为七个步骤,如果时间不允许,其中的第一、三、七步骤可忽略不上。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和
研究生 学习 这一课程,一些与道德伦理相关的学习材料,比如《Gallo》(2004),老师应在课程开始前布置学生阅读。
下面我们对课程的七个步骤一一具体说明:
第一步
对于博舆论概念,一个有趣的方式是用莫比乌斯(Mobius,2003)的“动机试验”切入概念。在黑板上写下“动机试验”的游戏规则: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拿出一张纸来,每个同学都在纸上写下0-100之间
的一个整数。这个数字表示你对所有同学写在纸上数字平均值的猜测。如
果估计接近全班2/3同学的猜测值,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五美元的奖励。
如果出现平局,那么最接近答案的所有学生将有五美元的奖励。
能从老师那里拿到现金奖励,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很兴奋。 理论 上,如果全班同学都写上“0”,那么老师就得给每个学生五美元。不过,老师们实在不必为此担心,在很多做过这个游戏的大学,显示出来的结果是,平均约有2/3的同学们写在纸片上的那个数在15-20之间。对于猜中的学生,有必要制作一份 电子 表格(spreadsheet),学生应该会把这作为荣誉接受的。
第二步
经过“动机试验”的游戏后,现在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博舆论的定义了,莫比乌斯(2003)对博舆论有如下的定义:在一个理性的群体内,人们的行为策略会相互 影响 ,博舆论就是研究这种影响的规范性方法。
这个定义包涵了一些很重要的概念,现在我们来一一说明。
·群体——在很多游戏里都有一批可以做决定的人,这里所说的群体概念,指所有的游戏参与者。假如是一个人的游戏,那只是个个人决策问题,不属于这里所说的群体范畴。
·相互影响——指在游戏中,一个人的决定至少影响这个群体中另一个人的决定。否则,这个游戏就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问题,而只是一系列独立决策行为。
·策略——各个参与者的策略导致了这种相互依存。
·理性——尽管策略是相互依存的,但是每个参与者都会独立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
第三步
让学生观看好莱坞
电影“美丽心灵”(2002年出品)。剧中主人公是博舆论的主要奠基人约翰·纳什(JohnNash),好莱坞著名演员罗素·克劳扮演了这个角色。电影里应该让学生们注意的一幕是,有一天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座酒吧内,纳什和他的几个男同学喝酒闲聊,看得出来,他们都想找机会和酒吧内另一群女学生答讪。在这群女孩子中,一位金发女孩尤显出众。纳什看着这一切,突然间眼睛一亮,这时话外音说,他发现如果他的每一个男同学都和一位女同学答上话,最好的办法是没有一个男同学去和那位金发女孩答话。剧中的纳什正是凭着这一发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博舆论,并获得了诺贝尔 经济 学奖。在组织学生对这部电影进行讨论时,老师最好再放一遍纳什在酒吧发现博舆论原理的那一幕,然后对定义再进一步地解释,这样学生对博舆论概念的理解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虽然对电影的讨论不涉及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无疑使学生对博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有了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