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2016-09-16 01:18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小儿输液滴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
【摘要】 目的 分析护士在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从门诊小儿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50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理。结果 82% 滴速正常,18%滴速不符,其中10%滴速过快,8%滴速过慢。结论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挂上不同颜色标识卡,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准确控制小儿输液滴速,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 小儿;输液速度;护理小儿静脉输液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小儿缺乏理想的合作性,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保证其输液速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随机抽查,对有关输液速度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3—14日在门诊输液500例患儿,年龄20天至5岁,其中男孩298例,女孩202例,平均年龄2.3岁,调查对象中有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小儿肺炎、腹泻病等。 1.2 方法 以医嘱上写的输液滴速为标准,检查实际输液滴速,大于标准10滴/min为过快,小于标准10滴/min为过慢。 2 结果 500例小儿输液病人中,输液滴速正常410例(82%),与实际滴速不符的90例(18%),其中速度过快50例(10%),速度过慢40例(8%)。滴速不符的原因:护士因素25例(27.8%),患儿不配合30例(33.3%),家属自行调节20例(22.2%),受外界温度影响15例(15.6%)。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护士对准确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抽查发现护士自身原因导致滴速不符的占27.8%,主要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调节滴速,而是凭经验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滴速;护士在巡视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或重新调节输液滴速后没有将更新的滴速填上。 3.1.2 护士对药物知识缺乏 由于新药物更新快,护士与药剂科人员对药物及信息交流少,加之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认真掌握新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忽视输液速度对药物疗效的影响[1],在抽查中有2例患儿点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说明书要求100ml液体在30min内点滴完,护士输液卡上输液滴速为45滴/min,但实际为35滴/min。 3.1.3 患儿依从性、配合能力差 3岁以下的患儿由于恐惧、害怕,输液时会出现啼哭,注射后随意摆动注射部位,难以配合固定,并且家属将患儿抱高或大幅度改变体位使输液速度减慢。抽查中有20例患儿因哭闹家属将患儿抱高,由于输液距离缩小而导致输液速度偏慢。 3.1.4 患儿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 由于患儿家属对药物知识缺乏,特别是已经点滴2~3天的患儿家属,觉得前两天输液无不良反应发生,就随意调节滴速,忽视输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常按自己的认知习惯调节速度,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现象发生[2],抽查中有5例点滴阿奇霉素的家属觉得输液速度过慢,自行调节滴速,引起患儿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加重的现象。 3.1.5 气温的影响 若气温过低,液体的温度也随之偏低,由于低温的刺激引起血管痉挛而使滴速减慢[3]。在气温低于8℃时,输液速度普遍会减慢。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129例手外伤皮瓣修复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