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金融创新的宏微观效应及其对金融监管当局的

2017-03-05 01:0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金融创新的宏微观效应及其对金融监管当局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与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
   一、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与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一)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 
首先,微观经济主体对多功能、多样化金融工具的需要是金融创新的源泉。一般而言,经济越发展经济对货币化程度要求越高,工商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资产轻便、快捷的运作方式要求越高,从而对币值稳定、风险小的货币及其相关流通手段与价值贮藏手段的多样化需求越大。这种需求就呼唤着新金融工具与手段的出现。正如有些学者在总结金融创新时代时指出的:“需要是发明之母,如果目前还存在着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就可能发明一种方法去满足那种需求,并且这种创新将会成功。 ” 
其次,金融机构在激烈的金融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随着金融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被空前地压缩。然而面对经济对多样化、多功能金融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趋利避险动机促动下,在有些国家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或者利用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放松对金融严格监管的有利条件,或者处心积虑地设法规避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的严格监管与约束,展开了金融创新活动。 
(二)、金融创新的微观经济效应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闲置资金由资金盈余单位流向资金赤字单位并转化为赤字单位投资的融资渠道。一般而言,银行通过负债类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资金来源;通过资产类金融产品创新扩大资产篮子,进行资产组合,使资金的运用更为科学;此外,银行还通过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加强资产与负债、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 
其次,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资产、负债规模,使金融机构有充分的空间调整金融产品组合,分散风险,改善金融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从而使金融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更好地体现了规模效益。如股票期货(权)、股指期货(权)等金融创新产品与股票、货币等现货金融产品之间有较强地替代性。而利用股票和货币现货买卖来对现货资产进行调整不仅要经历较长的时滞,而且还要承担较高的支付清算成本以及因交割时滞而丧失交易机会而造成的机会成本等各种成本。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再次,金融创新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打破了有分业经营的体制,突破了各自原有的业务领域,互相参透、互相竞争,有利于资金市场价格向资金影子价格的回归,有利于资金在全社会的有效分配。同时金融创新提供了多样化、多功能、高效率的金融产品于金融服务,使金融资产选择面增大,有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与偏好,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的高效运行。 

二、金融创新的宏观影响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改变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从而引起货币须在结构和数量规模方面的变化。一般而言,金融创新就是在原生金融工具(Initial Financial Tools)基础上对某一原生金融工具的功能进行延伸或者对多个原生金融工具的功能进行综合而形成的。然而金融创新产品或金融衍生工具一经形成便成为原生金融工具的替代品(Substitutes)。 
其次,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因为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M1基础上创造M1的替代品,所以,我们用M1需求函数模型来考察金融创新对M1的流通速度乃至M1需求函数自身稳定性的影响。按照凯恩斯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性理论的观点,货币需求是由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以及投机需求共同构成的,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i的减函数,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1)式: =f(y,i), >0, <0,其中:M1/P=实际货币余额,y=实际收入,P=价格,i=名义利率。 
在凯恩斯看来,M1/P在短期内实际收入y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可视为常量。于是M1 / P=f (y, i)可变型为(2)式M1 / P=f(y, i)或(3)式(M1 / P)/y =f ( i ),而(3)式实际上是M1流通速度的倒数 ,即(4)式y / ( M1/ P )= ( i )=v( i )。因为人们对金融创新产品 的需求来自于部分M1转出(即 M1)和部分储蓄S转出(即 S) ,且S= y(i)。所以人们对金融创新产品 的需求函数会表示为(5)式: = M1+ S( 、 分别表示M1 和S的转出比例)。将(5)式变型为(6)式M*1/P= f (y , i)+ y(y,i),于是 的流通速度可表示为(7)式V*=Py/M*1=1/[ f (i)+ y g(i)]。由(7)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 =1且 =0,则金融创新不会引起M1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若 0且 0时,在n>1的情况下,收入y越高,则M1流通速度越低;相反,在n<1的情况下,收入y越低则M1流通速度越高。由于现实生活中 、 要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 、 具有不稳定性,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乃至货币需求函数也具有不稳定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次,金融创新弱化了货币当局的利率控制力。随着金融创新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金融市场上的利率逐渐由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许多货币当局的利率监管措施及其效果大大减弱。金融创新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同时,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也在增加。然而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有不同的供需状况,在有些市场上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会上升,而另一些市场上却在下降,从而弱化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需求调节型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金融创新是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增大,同时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这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来说明。假设人们愿意持有的通货C、定期存款T以及银行的超前准备金E与活期存款Dd的比率分别为K、t、e,则有:式(1):C=k&#8226;Dd;式(2)T=t&#8226;Dd ;式(3)E=e&#8226;Dd 。 
在没有金融创新的条件下,由于基础货币B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人们持有的通货C构成,即式(4)B=R+C;如果令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分别为rd和rt,则银行系统所持的总准备金R为:式(5)R=rd&#8226;Dd + rt&#8226;t&#8226;Dd + e&#8226;Dd=(rd + rt&#8226;t + e)Dd ;将(1)、(5)式代入(4)式得:式(6)B=R+C=(rd + rt&#8226;t + e + k)&#8226;Dd ;从而有(7)式:Dd=[1/ (rd + rt&#8226;t + e + k)]&#8226;B。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开发融资状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