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充分认识通胀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对策

2017-08-04 06:5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充分认识通胀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对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文章针对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了抑制通胀需要注意的几
  

  摘要:文章针对2008年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了抑制通胀需要注意的几点因素,提出治理通胀需从稳定粮食生产,投资农村各大型企业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解决好流动性过剩、利率汇率问题,并利用地震灾后重建拉动内需这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胀;内需拉动;农村投资;流动性过剩;汇率;利率
  
  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CPI年度涨幅达到4.8%,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目前CPI上涨在开始阶段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需要进一步分析造成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各方面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一、对国内目前紧货币和撤消紧货币的两派分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5月28日《汶川震后:学界激辩“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文说,5月24日下午,樊钢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唐山研讨会上说“抗震救灾不应成为调整从紧货币政策的理由”。而5月24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学者陆磊也认为地震损失超过10000万亿元,据此认为紧缩性政策已经没有可操作性。
  事实上,在地震前国内就有两种观点,一种以控通胀为重点,一种以防止出口大幅滑坡为重点。目前看来,控通胀的观点过分加重,反而起了通胀预期的负作用。因为很多报刊和电视台在大面积地宣传物价和通胀,还说物价未下降、通胀仍然很大,媒体其实是帮助传播了通胀预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国内财经界、学术界对投资、通胀、次贷和石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利率汇率的调控作用等等。控通胀派占据上风,主要是因为通胀关系到民生的消费口袋。但是,在增加消费者口袋含金量时,大张旗鼓地宣传政策,反而起了通胀预期的负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性面对当前形势,了解通胀本身的根源,对症下药,治理通胀。
  
  二、抑制通胀需注意的因素
  
  就2008年的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来说,有几个特殊因素需要注意:
  (一)目前通胀不是货币过多
  控通胀派认为,一切通胀最终都是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做法。通胀不应该统称,它主要反映的是供给问题,供给能力越差,通胀越高,长期供给能力越差,长期通胀越高。东南亚各国在今年出现的大米出口政策立马引起国际米价翻倍,这显然不能用货币过多来做论断,所以不要把目前的通胀看作货币过多。
  (二)目前通胀不是投资过多
  控通胀派还认为,是投资过多导致通胀加剧。按理说,投资过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这怎么会加剧通胀呢?多少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工厂,产能过剩一直存在,这并不支持投资过多导致通胀加剧的作用论。实际在这一轮通胀之前,我国一直是呈通缩局面,但是低利率、低汇率都没有引起通胀,相反这两年高利率、高汇率倒引起通胀,而且前几年PPI在CPI上方时也没有引起CPI大涨。
  (三)较高经济增长形成的通货膨胀预期粘性
  经济的过高增长可能造成物价上涨,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时,仍然有可能使通货膨胀预期继续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而不是立即下降。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但是通货膨胀预期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可能加大价格上涨压力
  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价格上涨压力,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的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物价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的不确定性,将可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叠加效应,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化解或减弱这种叠加效应。
  
  三、治理通胀的政策建议
  
  总的来看,虽然2008年存在多种价格上涨的因素,CPI等价格指数将停留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争取增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特别是粮食生产状况,与物价水平的稳定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回顾过去,1994年出现较高通货膨胀时,当年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1.7%,其中有70%是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果,而当年食品价格上涨31.8%,粮食价格上涨50.7%。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通货紧缩问题,消费价格明显下降的原因除了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之外,1996~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高峰,造成粮食价格明显下跌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2003~2004年CPI走高,一个直接原因是21世纪初的几年农业增长速度不足3%,明显偏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粮食产量逐年下降,造成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了CPI的上涨。而2005年CPI能够迅速由2004年的3.9%的高位回落到1.8%,主要是因为本轮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

  自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及相关税费,设立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使农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对2005~2006年的价格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2004~2007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连续攀升,但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连续下降,由2004年的增长6.3%下降到2007年的3.7%。这一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地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争取增产,从根本上奠定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 大学排名
  (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内需的重中之重
  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拉动内需的重中之重,但是没有数万亿人民币投资农村各大型企业,让农民人人入股,是不可能做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内需也成一句空话。所以降息、国家补贴石油以及我国人口巨大的规模都是有利于农村大手笔投资的。这种投资所办的农村超大型企业是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服务业企业,并不是工业化企业,不会污染环境;是投入少消费巨增的投资,不是那种投入多见效慢的基础设施投资。
  如果还只是给农村政策,不给这种大投资,则无法拉动内需本质的转变。在通胀发生时,政府的作为并非只是控制物价上涨,而应在通胀持续的环境下,以积极的、制度化的手段,来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弥补低收入的农民所遭受的痛苦。
  (三)更加重视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谨慎对待。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种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的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的依赖程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大,可能成为价格上涨原因的长期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
  (四)解决好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通胀需求拉动型因素
  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我国近几年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根源在于:外贸顺差增加过快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迫使人民银行被动地大量发行基础货币收购外汇,基础货币发放产生的乘数效应使得社会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虽然人民银行采取向银行机构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项措施进行调控,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因此,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因素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利率、汇率双双下调
  控通胀派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控制通胀,实际上汇率大幅升值导致我国大面积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这种控制通胀是通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下降、收入下降、经济下降来换取的,加息和升值的控通胀是一种把国家变穷的做法,这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同时,扩大外汇交易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区间,充分利用贬值后美元的正反方向波动区间来调控汇率。通过利率汇率双双下调,使得热钱和借贷美元都失去机会,这样可保流动性减少,另外有利于企业成本下降,便于出口,也有利于降低农村各大型企业的用资成本和灾后建设成本。
  (六)加大地震灾后重建力度来拉动经济
  在高通胀、高油价、次贷危机、全球房地产退潮等多种利空打压下,全球GDP增长率在2008年可能会下调,全球经济拖累了我国出口,我国出口虽占GDP总额只有1个百分点,但是相关产业链的叠加效应很大。所以中央前期投入700亿人民币用于灾后重建,三年内完成投入数千亿人民币,这是拉动内需的一个机会,尤其在全球经济大面积退潮时,更显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在加大灾后重建时要考虑到沿海接单内陆加工的物流工程,四川已成全国最大制鞋中心,所以加速考虑建设物流对接内陆与沿海,如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投入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汪同三,沈利生,万东华.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通胀解决之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8(5).
  2、王朝阳,何德旭.“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8(5).
    上一篇: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与沿线重点城镇发展初探 下一篇: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