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讨范
2017-08-09 02:37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讨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学术界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认识是综合性的。要想实现区域经济
摘 要:学术界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认识是综合性的。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重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1 科学发展观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上世纪30年代以来,受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一直被理论界视为衡量经济福利的综合指标以及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我国也曾因此而以各种形式提升国民生产总值。
但在经过1949年到1978年的不计成本的赶超战略,以及1979年以后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后,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看到了即使中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只要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的模式,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产品的质量就始终无法提高,增长的背后是沉重甚至无可挽回的代价。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在40%以上。这种拼资源的发展模式,埋下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不良后果。
由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观点。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央明确提出要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逐步转为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循环经济”这一术语进入中国学术界,则进一步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范式、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等角度做了对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探讨,其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上取得了积极效果。2007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56%,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相当于粗钢产量的20%,废旧有色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5%左右,全国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
于是,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在整类都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天然气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2,煤炭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我国资源消耗却居高不下。从历年的平均值测算看:我国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火电煤耗高22.5%,钢铁高21%,水泥高45%,乙烯高31%。万元产值工业用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倍。2007年广东省电荒加剧时甚至不得不要求部分工业在用电时采用“开三停四”政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联,以及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纠正依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战略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从以上发展观念的变更过程中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人类文明在高度发达阶段,由自发发展转向自觉发展的一个外在体现。人类必须理智的进行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选择,使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能够和谐统一,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也就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 科学的发展方式有利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固然得到提高,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土地、水等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绿色壁垒的盛行也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