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作者:杨志明 王志文 鲍炳中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壮大的非公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到1997年,全国非公经济已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4.2%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权全面落实,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扩大还是缩小,是加强还是削弱的重大问题。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是新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是非公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城市管理前沿阵地,拓展社区党建功能的需要。本文试就构建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新模式的基本思路问题作如下探讨。
由于非公经济组织特殊的组织性质,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不可能像公有制经济组织那样具有同生性,这种特性要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建立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确立自己新的定位、内容和方式。
一、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不仅在社会管理方面,而且在党的建设方面,综合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体现,适应这一新趋势,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定位应该充分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组织管理上的地域性。即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隶属社区党建,归街道党委管理;二是政治功能上的思想性。即以党员自我教育和思想影响为主导,通过政治引导和依法监督来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根据这种特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新模式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建立以街道党组织为主导、由社区其他企事业党组织共同参与、覆盖所有非公经济组织的体制。这里讲的“以街道党组织为主导”,就是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中,街道党委担当领导和全权管理的职责;“由社区其他企事业党组织共同参与”,就是让社区其他企事业党组织共同参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的建设,利用这些党组织的优势和资源,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发展;“覆盖所有非公经济组织”,就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不但要解决目前非公经济组织“有党员无党组织、有党组织无组织生活、有组织生活无实效”的问题,而且还要把党建的触角伸到那些没有党员的非公经济组织中去,发展和培育党的力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