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公平促效率范文

2017-08-18 02:44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以公平促效率范文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
     [摘 要]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本文从阐述效率的一般概念到提出“竞合效率”,从 分析公平的一般概念到论述兼顾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行“以公平促效率” 的社会分配原则。这样,既坚持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平,又提高了竞合效率,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长 期演化中的体制优势。最后,本文还就国际分配与国内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三次分配等问题,提出要 真正确立和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做到“共建共享”。
  [关键词] 公平;效率;和谐社会;分配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其原因在于:伴随着“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标的逐步实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贯彻了十几年,直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才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一直以来,对公平与效率的争议从未停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有:1.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由是:这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可以推动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现在仍然要继续优先“做大蛋糕”,在达到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社会公平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或者说,到那时再来考虑公平问题。2.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由是:收入差距过大已经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利,可以说,社会公平缺失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3.“公平与效率并重”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并不是单纯对立的,也有协调统一的一面,因此,既承认收入差距过大,又考虑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球激烈的竞争态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仍然很迫切,就必须兼顾这两个目标。4.“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论。认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盲目提高公平程度,否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而生产关系得不到及时的变革或调整,社会分配差距过大,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应该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情况来决定相对合理的方针、政策取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的不一致,源于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有偏差。因此,本文在明晰公平与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公平促效率”的社会分配原则,求教于理论界。
  
  一、效率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面对效率这个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概念。
  1.效率的一般概念。经济学中的“效率”有几种:第一种叫投入产出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投入产出效率计算简单、度量准确、便于理解,如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概念就属于这个范畴。
  第二种叫配置效率,用以度量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程度,即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既定的资源用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生产等,不同的选择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20世纪初提出的。
  第三种是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X效率”。X效率理论强调人的心理、生理活动和非理性倾向等对企业经济活动效率的影响,认为:生产活动不是一种机械的技术决定关系,文化和人格是影响人的努力程度乃至企业经济效率的最深刻、持久的因素,低配置效率相对于X低效率而言只是一个小问题,仅仅通过改善市场配置效率所得到的社会福利改进微乎其微。
  2.效率新解。面对信息不完全、垄断、外部效用、公共品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帕累托效率无法实现。因此,兰卡斯特与利普西提出了次优理论,黄有光提出了第三优理论,卡尔多、西托夫斯基和李特尔等人则提出了补偿问题和假想补偿标准、双重标准、三重标准等,期待政府制定执行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的缺陷,以接近帕累托效率。但阿罗不可能定理否认了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可能及接近帕累托效率的努力,直到阿马蒂亚·森对饥饿、贫困和经济发展的不懈研究,才使对效率这一重要经济问题的讨论重新回到道德伦理方面,否定了权威主义政府以及两极分化有助于促进提高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观点。
    上一篇:浅析北京奥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