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问题与韩国经验借鉴
2017-08-26 01:37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问题与韩国经验借鉴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行业协会 成长历程 现实问题 韩
【关键词】行业协会 成长历程 现实问题 韩国经验
【摘要】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相对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论是“民办型”、“官办型”或 .“民办官助型”行业协会,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可归纳为:外部体制不顺、功能定位不准、人才不多及活动经费不足;韩国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是:功能定位准确,内部管理规范,人员充足,活动经费保证。
工商行业协会的成熟程度是发达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第一个行业协会于 1599年在法国马赛产生后,世界各国的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相对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政府职能转变,承担应有功能的能力相对较弱,发展过程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相比,韩国行业协会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作用显著、态势良好,积累着成功经验,对我国行业协会健康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与现实态势
行业协会在我国也存在相当一段历史,但具有现代意义的工商行业协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形成,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目标指向下发展壮大的。
(一)传统行业协会的历史演进
我国在封建社会,出现过类似于封建社会行会制度下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但 19世纪与 20世纪之交,传统行会向现代商会组织转变,一种与近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同业公会开始兴起。它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官府束缚,但能在维护工商业者的利益方面发挥作用,成效显著。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务院指引下,相继成立了工商联合会,着手整顿了旧的同业公会,改为工商联领导下的组织。但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部门管理取代了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行业协会既无立足空间,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至此,包括各类同业协会在内的各种行业协会组织基本都停止了它的历史使命,或者转化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引起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较大的变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业协会受到重视,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使大批行政性公司撤销、改组,真正意义上行业协会得到迅速发展。
(二)现代行业协会的基本态势
我国行业协会经过 20世纪 8O年代的启动到 90年代的较大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全国性行业协会初具规模。据对国家经贸委网站的访问,冠以“中国”或“全国”字样的行业协会超过 273家。到 2004年初的统计,在工商领域共有全国性行业协会 362家,其中:综合性协会 15家,工业行业协会 206家,商业物资流通协会 67家,其他协会 74家。此外,我国还有机电、五矿 、轻工、食品、土畜和医保等六大进出口商会。m360多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大部分积极探索整顿、改革之路,在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产业水平等方面成效卓越。但这类行业协会最大的缺憾在于,“政会不分”,“二政府”职能定位,功能重叠交叉,融“经济组织”、“行政职能”和“事业单位”为一体,使运作过程缺乏广泛的社会需求基础,对工商企业吸引力不强。有资料表明,有近 80%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不到全行业企业总数的40%,而且非国有企业的会员比重远低于50%。l,哒种局面将严重制约和影响行业协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深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二、地方行业协会的三种模式与主要特点
1997年国家经贸委选择上海、广州、厦门、温州四个城市进行行业协会试点,使具有较强地域性的行业管理组织,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取得社团法人资格,成为地方性的行业协会。这些地方性行业协会的生成模式主要有三种途经,即“民办型”、“官办型”和“民办官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