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公共政策与公民参与:价值、困境与对策(2)

2017-08-28 01:07
导读:(三)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政治学 者林德布洛姆(C. E. Lindblom)认为,“在民主国家中,决策过程面临着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追求效率,二是提高

(三)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政治学者林德布洛姆(C. E. Lindblom)认为,“在民主国家中,决策过程面临着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追求效率,二是提高对民众控制的反应能力。人们既希望政府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又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过程中满足民众的多种要求。换言之,政策既合理又民主。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就是要使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公众在政策过程中反映他们的意愿、要求和主张,尽可能地体现民众的利益,使政策的各个程序都接受公众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现代公共政策过程不仅是一个关系政策是否科学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关系社会利益如何分配的政治过程。公共政策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如果把公众排除在政策过程之外,剥夺了公民政治参与权,公共政策就难以维护民众利益。因而,完善的公共政策过程就是让所有的政策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追求自己利益,把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和主张融人政策过程,以实现控制和说服对方的一种途径。

(四)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科学的政策方案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变成现实。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施政者与目标对象之间的密切合作,如果后者是被动、消极的,那么政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或成本大增。公民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政策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政策质量、政策主体执行的力度外,还取决于作为政策客体公民的支持程度。公民参与使社会公众对政策合法性予以确认,对政府的信任感大大提升,从而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推动政策的执行,减少政府推进政策执行的成本投人,大大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力。随着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意识的增强和政策分辨能力的提高,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公民参与可以提供公共政策的调整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策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知其完善与否和作出正确的调整修改。普通公民是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对政策优劣有着切身体会,因而是政策评价的主体。科学的政策代表广泛的民意,反映人民的要求,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并能顺利执行,而未能代表民意的政策,由于偏离了价值目标,理所当然地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公民必然采取各种方式抵制,使之不能执行下去,迫使政府取消或调整该项政策。

二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

“政治参与是旨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的普通公民的活动。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公民的政策参与实际上是公民在利益表达上积极性和有效性的反映,是公共政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尺度。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较之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与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相适应,具有进步性。主要表现为:由政治运动式参与向分配利益性参与发展;由单一的政治利益群体参与向多种利益群体共同参与发展;由表态性的被动参与向智能性的主动参与发展;由单一的官方参与渠道向多样化的民间参与渠道发展;由失衡性参与向平衡参与发展。但不可否认,我国公民在公共政策实践中的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仍很不够,存在参与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完善、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困境与挑战。

[1][2][3]下一页

上一篇:试析广播广告传播不应放弃的媒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