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3)
2017-08-30 05:52
导读:一个社会当然并不都是标准家庭,还有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存在,社会户均人口一般而言,约7人。 二 户均子女数和标准户均人口的上限虽然浮动
一个社会当然并不都是标准家庭,还有一定数量的小家庭和鳏寡孤独存在,社会户均人口一般而言,约7人。
二
户均子女数和标准户均人口的上限虽然浮动余地很大,但在总户数中只占少数,而下限浮动余地小,并在总户数中占绝大多数。因而普通百姓的家庭人口数量在宋代人口中最为关键。下文具体考证中下层人户。从前文已知,北方与南方的子女数量不同,北方平均每3户比南方多出近2人。因此,必须区别对待。先考察北方的情况(指开封府、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余为南方地区)。
关于中等人户的家庭人口资料,数据一致。如司马光言:"十口之家,岁收百石,足供口食。"(注:《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55《申明役法札子》。)司马光是陕西人,长期在北方做官,所言资料背景是役法,而役法主要是在北方实行的。这里所说的是"十口之家",主要是指北方或至少包括北方。"岁收百石"者,自属中户。曾巩则提供了更确切的材料:"(河北)以中户计之,户为十人,壮者六人……幼者四人。"(注:《曾巩集》卷9《救灾论》。)户均也是10人。
下等人户的家庭人口资料,数据也相对一致。石介言:京东宣化军(后改为淄州高宛县)清河渡舟从业人员,"舟有十五人,十五人为十五家,家率七口,为百五口。百五口之衣与食皆取于舟"(注:《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9《宣化军新桥记》)。靠摆渡为生者,当属下等人户,平均每户7人。富弼言:河北流民在往京西逃荒的路上,"都约及八九百户,七八千口"。并指出这些流民都是"镇、赵、邢、洺、磁、相等州等下等人户……即绝无第三等已上之家"(注:《历代名臣奏议》卷244)。河北下户每户平均约8人强。
直接、具体的资料主要就以上有限的几条。下面再看三组综合性的资料。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一,社会综合户均人口。
石刻史料丛书甲编之12《陶斋藏石记》卷39,提供了京东潍州的情况,所载宋神宗熙宁元年《潍州昌乐辛展重修平王庙记》,具列了各布施者的名单,皆昌乐县辛展等村庄人氏,或是个人,或是全家,凡151人、家。由于碑文年代久远,剥泐残缺,有明确家庭人口或家庭成员名单者共53家。现将口数相同或相近的家庭数统计如下:
口数2345678910111213141516—2021以上
户数12277234101121343
碑中所列家庭人口最少者2人,最多者70人。2~4人者5户,5~10人者33户,11~15人者8户,16人以上者7户。其中5~10人者约33户,约占总数的62%,最为普遍,尤以10人者最多(注:碑中"计家□十口"者2处,按"一十口"计;"计家十□口"者2处,按"十五口"计。)。总人口约573人,户均约10.8人。这些有能力捐施财物者,当以中户为多,其中不乏上户,但以一个或几个村庄而言,上户肯定不会多。其中也会有个别下户。
《常山贞石志》卷12提供了河北真定府的情况,所载《段蠲等造石香炉题记》也列具了6户人家的口数:"真定府行唐县合村使南庄造香炉维郍等:段蠲、妻郭氏、男段受、段立、孙段希合家眷属二十二口;张审、妻封氏、男张澄、张济合家眷属一十一口;张思、妻董氏、男张立、张文合家眷属一十六口;张开、妻封氏、男张昷、张良合家眷属一十口;张从、妻刘氏、男张珍、张思合家眷属一十二口,张旻、妻侠氏、男张秀、张太合家眷属一十一口。"这个小村庄中的6户人家,户均13.6人。
其二,北方境外迁入北方内地的移民户均人口。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至六年,先后有5批少数民族内附,具体情况及户口数如下:
1、太平兴国五年二月乙丑:"岢岚军言近界戎人二百六十余户、老幼二千三百余口归附。"户均8.8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太平兴国五年二月壬申:"岢岚军又言戎人八十九户、老幼六百三十二口归附。"户均7.1人。
3、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辛未:"三交口言戎人二百三十四户、老幼五千三十七口归附。"户均2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