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4)
2017-08-30 05:52
导读:4、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己丑:"代州言戎人二百三十五户、二千四百二十四口归附。"户均10.3人。 5、太平兴国六年七月己卯:"岚州言戎人五十三户、三百六
4、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己丑:"代州言戎人二百三十五户、二千四百二十四口归附。"户均10.3人。
5、太平兴国六年七月己卯:"岚州言戎人五十三户、三百六十三口内附。"(注:《长编》卷21、卷22。)户均6.8人。
以上户均人口最多为21.5人,最少为6.8人,总数约871户,约8761人,户均约10人。
宋太宗时另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留有户口资料。雍熙北伐后,将伐辽所得云、应、寰、朔4州降民迁往京西河南府、许州、汝州等地,"徒者凡八千二百三十六户,七万八千二百六十二口,及牛羊驼马四十余万头"(注:《长编》卷27,雍熙三年七月壬午。)。户均9.5人。
境外的户均人口,对北方户均人口有重要价值;而内迁之后,便成为宋朝的户口了。
其三,赈济时的户均人口。
《宋朝事实类苑》卷8引《魏王别录》载:庆历八年,河北发生大水灾,韩琦竭力营救赈济。次年朝廷下诏嘉奖说:"河北都转运司奏,去年河北艰食,人户流亡,卿多方擘画,全活人命及七百万,并归本业。"《韩魏公集》卷13《家传》所载略同,只是数字比较含糊:"全活人命及五七百万。"当时河北户数,据欧阳修庆历五年言为705700户(注:《欧阳修全集·河北奏草》卷下《论河北财产上时相书》)。若以700万人计,户均约9.9人;若取"五七百万"之中数600万人计,户均约8.5人。实际上,受灾人口不可能是河北总人口,也即河北人口及户均人口很可能比上述数字多些。
宋真宗天禧四年,京西襄州发生饥荒。知州夏竦"全活四十六万余口"(注:《华阳集》卷35《夏文庄公竦神道碑》)。当时襄州户数史缺记载,需借用志书数字推算。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襄州有26892户;据《元丰九域志》,襄州户数为93027。《太平寰宇记》所载为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二年(980~989年)情况,取其中断为984年;《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元丰三年,所用资料应是元丰二年(1079年)的数据。按两书相距约95年计,95年间增长约66135户,平均增长696户,以《太平寰宇记》户数为准,加上至天禧四年(1020年)约36年的增长数25056户,约为51948户。户均约8.8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陕西有两个数字,但户均人口差距很大,现提出来仅供参考。宋仁宗庆历三年冬陕西大旱,韩琦"选官分诣州县发省仓赈之,奏差提点刑狱许宗寿专切往来提举蒲、华、同三州,所活凡二百五十四万二千五百三十七人,他州人数称是"(注:《长编》卷145,庆历三年十二月末;《太平治迹统类》卷9《仁宗诸臣谋国远略》;《韩魏公集》卷13《家传》。)。也即蒲州(后改为河中府)、华州、同州有人口至少2542537人。其户数仍需推算。据《太平寰宇记》,三州共70091户;据《元丰九域志》,三州共214647户。约59年间增加144556户,年均增加1521户。以《太平寰宇记》载数为基数,加上至庆历三年(1043年)凡59年间增加的约89739户,三州户数约159830户。如此看来,庆历三年三州户均约15.9人。此数似嫌过多,疑"二百五十四万"为一百五十四万之误,若然,其户均为9.6人。另有资料表明,陕西居民家庭不少人口众多者。宋神宗元丰五年,秦凤路提举保甲司曾披露说:"本路义勇并改为保甲,其间多有一家男夫五人以上成丁者。"(注:《长编》卷324,元丰五年三月丁酉。)如此,则一家男丁加上老稚男人和至少3位妇女,其户口则多有10人左右者。
另一数据与前大不相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知邓州张知白报告:"陕西流民相续入境,有欲还本贯而无路粮者,臣诱劝豪民出粟数千斛,计口给之,以半月为准。凡就路总二千三百家,万二百余口。"(注:《长编》卷72,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壬子;《宋会要·食货》57之5。)户均4.4口。同样是灾民,与上述陕西数字差距太远;同样是流民,与前文河北流民的数字也有距离。在整个北方地区户均人口及推论的户均人口背景对比下,户均4.4人似嫌偏低。如果这条史料本身无误,那么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这批流民并非都是全家出逃或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