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
2013-05-20 01:19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改良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目的:比较改良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塞纱条,剖宫产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改良B-Lynch缝合术与宫腔填塞纱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2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造成术中出血较多病人。12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10例行宫腔填塞术。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和宫腔填塞纱条均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但改良B-Lynch缝合术可以避免取纱条时造成的再次出血。
改良B-Lynch缝合术;宫腔填塞;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一半发生在家。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我科治疗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22例,16例由于宫缩乏力引起,6例由于胎盘因素引起。年龄最小18岁,最大43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5例。按止血方法分为两组,12例为改良B-Lynch缝合术,10例为宫腔填塞纱条术。22例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2病例选择: 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后宫缩乏力,经按压子宫、宫体注射缩宫素、出血部位局部缝扎,仍不能有效止血,失血量达500ml,以上仍有活动性出血者。
1.3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
1.4术中出血量的测定: 采用称重法及容积法。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以负压瓶内总液体量减去羊水量出血量,加上血纱布称重法计算出血量之和;阴道流血量采用会阴垫集血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1.5方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5.1 纱条填塞方法: 宫腔纱条为自制,规格为2层纱布宽8cm、长约2m,填塞时用卵圆钳将纱布自一侧向对侧呈“Z”形顺序填塞宫腔,逐一填紧,至子宫切口时,将另一端自宫颈口送入阴道内,然后依次填塞子宫下段至切口部位,观察有无活动出血,无出血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注意勿缝及纱条,以免取出困难。纱条于术后24h在静脉滴注缩宫素下缓慢取出,此过程不少于半小时,取出纱条后10例均未发生继续出血。
1.5.2改良B-Lynch缝合术:麻醉同剖宫产术。手术前将子宫从腹壁切口托出并挤压子宫体,以缩小子宫体,观察出血情况。判断改良B-Lynch缝合术成功的标准:加压后出血基本停止,成功可能性大。具体方法:选用1根1号可吸收线,在剖宫产术中,下推膀胱腹膜反折进一步暴露子宫下段,先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23cm、子宫内侧3cm处进针,缝线穿过宫腔至切口上缘23cm、子宫内侧4cm出针,将缝线拉到宫底,在距右侧宫角约34cm出垂直绕向后壁,当缝线绕行宫底过程中,分别在子宫前后壁和宫底部垂直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针,将缝线固定于子宫,以防止缝线滑脱引起其他器官套叠、梗阻。绕向后壁的针线在与前壁相对的部位进针至宫腔内;然后在横向拉至左侧,在左侧宫体后壁(与右侧进针点相同部位)出针,出针后将缝线绕过宫底至子宫前壁,缝合方法,将两条缝线同时收紧后,打结位于下段切口的下方,检查无出血。迅速连续缝合子宫切口,闭合子宫并放回腹腔观察10分钟,注意子宫下段切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流血及子宫颜色,若正常即可常规关腹。
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产妇开腹后上提子宫,打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推,进一步暴露子宫下段,缝合时不切开子宫,进出针位置和剖宫产术中相同,只是缝线不进入宫腔,在浆肌层间穿行,最后拉紧缝线打结,关闭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子宫放回腹腔,观察阴道无明显流血,子宫颜色正常,即常规关腹。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6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有效: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子宫逐渐收缩,阴道流血速度<50ml/h;无效:子宫不收缩,阴道流血速度>50ml/h,生命体征恶化,尿量<30ml/h或无尿。
2结果
22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研究组)及宫腔填塞术(对照组)均有效控制了产后出血,成功率为100%,术后无1例继发子宫坏死及出血。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均<50ml,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术后无1例感染,而对照组10例中有2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8.6℃~39.2℃,给予抗生素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对照组取出宫腔纱布未见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