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行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
2013-06-01 01:32
导读:3.2控烟立法:吸烟是社会公共问题,涉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资源分配。通过立法建立社会屏障,保障公众健康是全球控烟必然趋势。2003年世界卫生组
3.2控烟立法:吸烟是社会公共问题,涉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资源分配。通过立法建立社会屏障,保障公众健康是全球控烟必然趋势。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全国人大已经批准该公约在履行;1981年颁布《中学生守则》明令禁止青少年吸烟;1987年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991年通过的《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通过的《广告法》均有控烟条款和香烟广告的禁止性规定。
3.3创建无烟环境:创建无烟环境可有效保护不吸者免受烟害影响,我国目前已经推行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客运和学校吸烟,特别注意到对妊娠妇女和儿童青少年的保护。
3.4制定控烟规划:控烟工作艰巨而复杂,需要政府领导、社会各部门各行业阶层的广泛参与,健康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政策推行离不开健康促进。因地制宜的制定阶段性可行性控烟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3.5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
3.5.1在、商场、厂区、社区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建立健康促进学校,营造“无烟单位”的集体荣誉和参与人员的自豪感,给予奖励和表彰。
3.5.2充分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和传播方式,让“5.31世界无烟日”深入人心,政府领导和社会精英参与大规模群众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动员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3.5.3利用吸烟团体干预技术开展预防吸烟和控烟戒烟活动,利用团体成员之间的较密切的群体互动机制及对团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教育和行为指导学会劝阻吸烟或拒绝吸烟的方法,改变个人吸烟行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5.4指导和帮助吸烟者戒烟是控烟策略的重要内容,需运用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等有关促进个体行为变化的理论和行为矫正技术,对吸烟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其戒烟愿望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1]任民主 吸烟与健康[M].1997.06
[2]李科文 吸烟的[M].2007.06
[3]王世宏 高毅 青少年吸烟现状调查分析.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