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五项指标的检验分析研究(2)
2013-06-15 01:35
导读: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乳汁、精液、阴道分
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已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 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此外,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4]。
临床上常将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我国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49.8%。据此推算,我国约有6.5亿人抗-HBc阳性,其中多数人为单项抗-HBc阳性[5]。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首先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约1个月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尔后出现抗-HBc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中HBV-DNA、HBsAg和HBeAg先后转为阴性,在HBsAg消失后隔一段时间,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此时抗-HBc与抗-HBs可同时阳性。由于抗-HBs在血清中持续存在时间较抗-HBc短,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HBs消失,仅单项抗-HBc阳性。无论是有临床症状的乙型肝炎病人还是没有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康复后,血清学检查均可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因此,单项抗-HBc阳性,特别是抗-HBc低水平阳性,表示该人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现已康复,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工作。
根据以上数据及资料显示,由于生活的节奏加快,复杂的社会压力源,人们渐渐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调查分析显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专业的帮助关注自己的身体,应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达到提高我国居民身体素质的能力。
[1]汪复,吴永佩,张婴元,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N].医学报,2005:09
[2]谢景超.控制细菌耐药策略的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2):97.
[3]许景峰.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3:106-122.
[4]唐传其,文宗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措施[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7,17(1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