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烟肼中毒的中医内科诊疗(2)
2013-07-14 01:18
导读:针灸:中脘、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合谷;或百劳、肝俞、厥阴俞、胃俞、至阳、悬钟、丘墟。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
针灸:中脘、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太溪、太冲、合谷;或百劳、肝俞、厥阴俞、胃俞、至阳、悬钟、丘墟。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悬钟),留针半时,出针。
2.气滞血瘀
主症:头昏头痛,烦躁易怒,鼻眼出血,咳嗽痰血,胸闷胸痛,怔忡惊悸,失眠多梦。女性月经不调。脉革数,或细弦,舌红绛,苔白。
证析:此为异烟肼中毒,气滞血瘀所引起。气滞血瘀,气血津液不能荣养脑髓,则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气滞伤肝,则烦躁易怒。血瘀伤络,血不循常道溢于体外,则见出血征象。心脉瘀阻,则心悸怔忡。气血逆乱,则胸闷胸痛。
脉舌征亦为气滞血瘀的缘故。
治则:理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中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神力消栓丸(自制)。
针灸:内关、大陵、合谷、中脘、血海、阴陵泉、太冲;或百会、百劳、肝俞、膈俞、至阳、委中、申脉、束骨。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申脉),留针半时,出针。
3.脑络蔽阻
主症:精神躁烦,亢进不安,肌肉痉挛,幻视幻觉。或四肢感觉异常,头昏头痛,视物模糊,肌肉痉挛。口干口燥,甚则昏迷,尿少,或无。脉革,或弦,舌红绛,苔白或干。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证析:此为异烟肼中毒,脑伤神明失调所致。脑为身之元首,脑伤神明失守,则躁烦不安,幻视幻觉,甚则昏迷。五脏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则感觉异常,肌肉痉挛。尿少或无为。肾脉重损之象。口干口燥为脑伤、津亏液损之征。
脉舌征亦为脑络损伤,神明失调的缘故。
治则:活血通络,开窍醒脑。
处方:中药:清营汤(《温病条辨》)、脑心康(自制)加水蛭、石菖蒲。
针灸:心区、肝区(眼针),巨厥、少府、少冲、商阳、血海、太冲;或百会、风池、哑门、大椎、心俞、肝俞、申脉、涌泉。
手法:平卧,或俯卧。神清者嘱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涌泉),留针半时,出针。神昏者,即刻泻法进针,神气来复者,导引入静,留针观察半时以上,出针。神气未复者,留针观察,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半时到1时,再出针。
4.脾弱肝旺
主症:头昏头晕,食欲不振,少气无力,面色虚白,胁肋胀痛,脘痞不适,口干口苦,大便不利,手足心热,情绪不稳,易烦热激动。脉革数,或细弦,舌红绛,苔白或干。
证析:此为异烟肼久服,脾伤肝郁所引起。脾气损伤,则不能磨谷运化,症见食欲不振,脘痞不适。肝伤气郁,则胁肋胀痛。肝郁化火则口干口苦。肝郁气逆,上冲伤神,则头昏头晕,烦躁易激动,情绪不稳定。肝气犯胃,则大便不利。面色虚白为肝血虚损之象。手足心热为肝郁化热伤络之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脉舌征亦肝郁气滞,克伐脾土的缘故。
治则:健脾养肝,理气和胃。
处方:中药:银芍六君汤(验方)、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加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针灸:中脘、合谷、内关、公孙、行间、足三里;或脾俞、肝俞、大肠俞、承山、阳陵泉、太溪。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公孙,或太溪),留针半时,出针。
气功预防与
异烟肼中毒救治后,或慢性损害,应配合气功治疗。可选择太极安神法(坐式、普通型)习练。作法如下:端身正坐,抱球并意守10~15分钟,然后旋腕、转手内外各3次,随即轻握拳3次。乘势摩面、头、颈、项36次,左手摩足底,右手摩左足底各72次。
注意事项:作功时外环境要安静,切忌突发噪声异响。按摩时动作要慢,数数。收功后口中津液,意念导引送入丹田。
另外,异烟肼救治后,神形失调,还可选择胎息法习练,作法见肺络咯血,“气功预防与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华华;吴洁;张丽梅.经方拾零[J];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