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心得网(2)
2013-08-13 01:11
导读:1.消除病因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控制急性发作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黏液,
1.消除病因 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控制急性发作 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性决定其治疗方案。
3.常用药物简介 哮喘治疗可联合应用药物,包括具有抗炎作用和症状缓解作用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以上2种作用。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一般用于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或持续状态;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000mg/d)或甲泼尼龙(80~160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d)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如果口服泼尼松,可每日早晨顿服30~40mg,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应逐步减少激素用量,逐步停药。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2)拟肾上腺素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对α、β1和β2受体有多种效应,目前已逐渐被β2受体兴奋药所代替。常用的β2受体兴奋药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不良反应有心悸、手颤、头痛、头晕等。久用此类药物可使β2受体敏感性降低,可使气道高反应性加重,可能是近些年来哮喘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3)茶碱(黄嘌呤)类药物:氨茶碱临床常用口服量为0.1g,3/d。0.25g加入10%葡萄糖20~40ml静脉缓慢注射,如果过快或浓度过大可造成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氨茶碱每日总量一般不超过0.75g为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抗胆碱能药物: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溴化氧托品和溴化泰乌托品(tiotropium bromide)等,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药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对老年人的疗效不低于年轻人。
(5)钙拮抗药: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对运动性哮喘有较好效果。注射平喘作用较迅速,但因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已较少使用。
(6)其他治疗哮喘药物:①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nedocromil sodium)。是一种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可抑制IgE介导的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可选择性抑制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介质的释放。适用于轻度持续哮喘的长期治疗,可预防变应原、运动、干冷空气和 SO2等诱发的气道阻塞,可减轻哮喘症状和病情加重。吸入这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很少。②抗组胺药物。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受体拮抗药)如酮替芬、氯雷他定、阿司咪唑、氮卓司丁、特非那丁等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哮喘治疗作用较弱。可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哮喘病人的治疗。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7)中药:可辨证施治,并酌情使用某些确有疗效的中(成)药。
4.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重度或危重哮喘发作时,经氧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β2激动药等药物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指征包括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低于正常转为正常甚或>45mmHg。可以先试用鼻(面)罩等非创伤性通气方式,若无效则应及早插管机械通气。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参 考 文 献
[1]钟南山,徐军;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01期.
[2]沈华浩;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近况[J];浙江医学;2000年01期.
[3]沈华浩,朱元珏;哮喘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