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LIF及其受体的结构与信号传导
LIF基因是单拷贝基因,在人和鼠分别位于第22号和第11号染色体上,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LIF受体复合物由一个低亲和性受体(LIFR)及一个高亲和性受体(gp130)组成。LIFR还有LIFRα及LIFRβ两条链。LIF先以较低亲和力与受体α结合,然后与gp130相互作用形成亲和力高的复合物,二聚体形成后gp130磷酸化,激活Janus酶,磷酸化下游的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蛋白,从而进入核内激活下游转录因子,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2 LIF与胚胎发育
早在1988年Smith等就发现LIF能抑制胚胎干细胞(ES)的分化,并保持其增殖潜能。而重组LIF抑制了鼠胚芽细胞的变异,抑制原始外胚层形成,但可诱发原始内胚层分化。此结果证明,LIF在鼠早期胚泡成长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999年Chen在人和鼠着床前的胚泡中均发现有LIF及LIF受体的转录[2],同年Hirzel报道LIF表达缺失可导致斑点臭獾的胚泡滞育,而增加LIF的浓度则可使滞育的胚泡重新发育并着床。而且,RT-PCR检测LIF的浓度表明,胚泡滞育时LIF的浓度低于胚泡重新发育时的水平[3] ,证实LIF与胚泡发育有密切的联系。2004年Cheng[4]设计了在两胚胎原核阶段注入微量LIF抗敏感寡核苷酸以观察植入前胚胎的变化,发现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胚泡直径变小,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胚泡阶段的比例逐渐降低,植入率也降低,而LIF的表达也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补充外源性LIF后胚胎发育至4-细胞、桑椹胚及胚泡阶段的百分比升高,但比正常组还是略低。由此说明LIF对胚泡发育是起关键作用的,但LIF缺失的胚泡仍可发育至正常胚泡阶段,又同时证明LIF不是胚泡发育必需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LIF还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人胚胎形成率,改善胚胎质量。1992年Steward[5]报道LIF缺乏的胚胎发育交杂和胚胎小。Penkov[6]研究对桑椹胚阶段在培养皿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IF,结果显示,所有加入LIF的胚胎发育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3.16%,且植入时形成的胎盘也较好。这些证明LIF促进了胚胎的发育,是胚胎形成及发育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
在卵泡液中也检测到LIF的表达,并且在排卵前成熟卵泡中,LIF蛋白浓度极高。Northem原位杂交及RT-PCR研究臭獾发现其子宫产生两种LIFβ转录产物,其浓度在胚泡发育期升高,在胚泡激活后有所减少[7]。这些研究表明,LIF可促进胚胎发育,提高胚胎质量及存活力:而且LIF可能通过促进胚胎的滋养外胚层发育从而提高胚胎的着床能力,提高胚胎从外界获取营养的能力。
3 LIP与胚胎着床
不孕妇女导致不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床失败。胚胎着床是胚泡与子宫内膜之间复杂的相互反应过程,许多实验证明,LIF参与着床过程,对胚泡孵化、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滋养层的黏附都有明显关系。LIF在子宫内的表达已在不同哺乳动物得到证明。LIF mRNA的转录和蛋白翻译主要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完成,然后将合成的蛋白分泌到子宫腔中发挥作用[8]。
LIF在狨属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缺失,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基质中发现有LIF表达,在黄体中期达到最大强度,黄体晚期开始下降[9]。在人类[10]免疫染色法检测到LIF在子宫内膜腔上皮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腺上皮,基皮中最低,腔腺上皮LIF表达在滤泡期最低,围排卵期升高,黄体期表达最高,而在基质中则无明显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