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参考文献:
[1 朱立明。不良情绪和癌症确有关联。健康报.2003、4、22.
[2]柳海霞,张燕萍。中国的精神疾病- 路在脚下。医师报,2009、10、1.
[3]徐一峰。儿童精神分裂症治疗应与成人有别。医师报。2009、9、17.
[4]杨可冰。加强重性抑郁症的防治势在必行。医师报。2009、12、3.
[5] 何燕玲。三代抗抑郁物各领风骚。医师报,2009、7、16。
[6] 杨志忠,沈扬。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和防御机制的研究。睡眠 2006(3)14——16.
[7] 剪贴学习资料时该条参考文献的题目没保留。
[8] 纳土,整理。选择抗抑郁药物时的循证医学启示。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11、26.
[9]筱龙。编译。右旋美托咪啶镇静剂镇静优于劳拉西泮。医师报。2008、1、1.
[10]颖智。编译。抗抑郁药物可能仅适用于极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医师报。2008、11、7。
[11] 哈特穆特.米歇尔。作为药物靶点的膜蛋白质。健康报。2007、11、5.
[12] 裴钢。受体信息传递新机制。健康报2002、7、16。
[13] 李晓雅等。循证医学:从推理走向。医师报。2009、11、15.
[14] 吴久鸿。药物学该发力时应发力。健康报。2003、6、26。
[15] 谢海雁译。睡眠促发灵感。睡眠医学。2004、12、(3)。
[16] 小康。站在医学的分岔路口。医师报。2009、9、24.
[17] 穆易。译。诠释人类健康蓝图。医师报2008、1、10。
[18]关健,陈杰。编译。转换医学研究解读。健康报。2006、7、12。
[19]黄薇。我国发明步履艰难。健康报。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