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患者,男性,73岁。间断腹痛3个月,脓血便1个月,突发腹痛2小时,以“消化道穿孔”于2010年8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近3月来间断腹痛,腹胀。当地医院诊断:“胃肠功能紊乱”。1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且间断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菌痢”,因腹胀、排便不尽感明显,2小时前服酚酞后,排便时突发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既往“左腹股沟巨大疝”病史20余年。习惯性便秘多年。查体T37.5℃、BP110/75mmHg,急性痛苦面容,腹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广泛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板状腹,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左腹股沟区可见约15.0cm×12.0cm× 12.0cm椭圆形肿物,进入阴囊,质软,张力不高,轻压痛。直肠指诊检查:未触及肿物,指套无血染。腹腔穿刺:抽出粪便样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g/L、白细胞20.2×109/L、分叶0.92、淋巴0.08,立位腹平片示: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左腹股沟巨大疝。
立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见腹内大量粪便和积液,乙状结肠扩张,距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上方约4cm处近系膜缘侧有约5cm长的破裂口,肠壁变薄、充血、水肿。距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下方约3cm处可触及约4.0cm× 3.0cm× 3.0cm的肿物,质硬,向右侧侵出浆膜并与盆壁粘连,肿物使肠腔阻塞,周围淋巴结节无肿大,疝内容物为小肠、大网膜,肠系膜缘侧有点片状瘀斑,肠管与系膜粘连,肠管血运良好,诊断为:乙状结肠破裂,高位直肠癌,左腹股沟巨大疝,清理腹腔粪便渗液。遂行直肠癌切除,远端关闭,乙状结肠近端造口术。病理报告:直肠管状腺癌,粘液混合癌。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本例病人在当地医院多次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菌痢”,在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不尽等症状加重时,盲目应用酚酞,在高位直肠癌远端直肠阻塞,进入左侧疝囊的小肠和大网膜对乙状结肠形成压迫的情况下,使乙状结肠极度扩张,压力剧增,从而导致乙状结肠破裂。其误诊原因分析认为:
2.1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直肠癌早期,临床表现隐匿,症状不典型。由于与其它疾病并存以及对直肠癌警惕性不高,极易造成误诊误治。
2.2 病史采集不够细致全面,对腹痛以外的其它并发症及疾病变化未进行认真分析。
2.3 对左腹股沟巨大疝未能早期治疗,对脓血便未能早期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盲目投入酚酞治疗是该例误诊及乙状结肠破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