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静脉滴注缩宫素的观察及护理(2)

2014-04-29 01:30
导读: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近年来,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其已成为影响产妇分娩发动的第4大原因之一[4],所以在分娩过程做好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近年来,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其已成为影响产妇分娩发动的第4大原因之一[4],所以在分娩过程做好心理护理相当重要。观察80例使用缩宫素引产和催产的孕妇大部分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担心,加之对分娩知识缺乏,因此,易产生焦虑情绪[5],我们应安慰产妇并耐心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将产程进展的情况随时告诉产妇,讲述分娩知识,在第一产程时指导产妇于宫缩时作深呼吸或用手轻揉下腹部,常能减轻不适感。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深吸气后屏气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使全身肌肉放松,保证产程顺利进行。同时做好生活护理,产妇因产程较长,精神较紧张及疲倦,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与产妇交谈,细心观察,解除产妇的各种顾虑,使之安心待产;鼓励产妇多进食,协助喂饭、喂水,以增加能量,保证引产或催产成功;嘱产妇经常排空小便,帮助擦拭汗液、穿、脱裤子,因为充盈的膀胱不仅影响胎头下降,还会影响宫缩;对排尿困难者给予导尿。指导产妇在两次宫缩间歇期休息,保证充沛体力完成分娩。
        3注意事项
        3.1应用缩宫素引产或催产时,必须严格掌握缩宫素的浓度,为剂量精确可采用准确的输液泵,并且要严密监测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注意羊水的色、质、量和产妇的一般情况,有子宫过度收缩、胎心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做相应处理。
        3.2应用缩宫素应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因产妇对缩宫素敏感性差异大,有时低浓度刚用几分钟也可致宫缩过强甚至子宫破裂,危及母婴生命。浓度过高易引起子宫肌强直收缩而致急产、产道血肿、宫颈及会阴裂伤、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栓塞等并发症,所以应用缩宫素时应有专人监护,所派监护护理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对缩宫素过敏的抢救护理程序了如指掌,对产房的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械熟练掌握,并在使用缩宫素前对产房的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械严格检查确认完好;严密观察宫缩及产程进展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神志、脉搏、血压、呼吸、末梢循环、尿量等全身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3缩宫素浓度过高时,可明显降低产妇和新生儿血钠,低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血钠水平的新生儿高3~4倍,因此,缩宫素浓度不易过高,以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4结果
        本组80例产妇使用缩宫素达到有效宫缩后1—2小时分娩15例,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7例;3—4小时分娩30例,其中经产妇18例,初产妇12例;5—6小时分娩15例,其中经产妇3例,初产妇12例;7—8小时分娩12例,其中经产妇3例,初产妇9例;连用两天缩宫素达到有效宫缩后7-8小时分娩3例,其中经产妇1例,初产妇2例;缩宫素静滴引产、催产失败的有5例,经产妇2例,初产妇3例,其中宫颈评分≤5分 3例均失败,1例为胎儿宫内窘迫,1例为产妇不能忍受疼痛。
        5结论
        缩宫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小剂量能使妊娠末期子宫平滑肌的节律及频率加强,大剂量时可使子宫呈痉挛性收缩,而导致胎盘灌注量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甚至子宫破裂,而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个体差异性极大,故在应用缩宫素时应根据子宫的反应,随时调整滴速,并必须专人监护。严格掌握缩宫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好产妇的宫颈评分,注意胎心音、宫缩、宫口、先露高低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对产妇顺利分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6~347 
        [2]汪惠芳,产时如何正确使用催产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5),298~299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80 
        [4]邝贺玲,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55 
        [5]张舜华主编,妇产科整体护理,广东:海南出版公司,1997,36~38

上一篇:谈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后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