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2)
2014-05-01 01:20
导读: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再加上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
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再加上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术后使用气垫床,护士应经常帮助患者翻身,经常改变体位,减少对组织的压力,保持患者及床褥的清洁卫生,使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增加病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
2.2.4 预防各种残肢病发生
保持残端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术后及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和减少残肢肿胀,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绷带应24小时包扎,但每天应换绷带4—5次,注意残端卫生,每天用水清洗后擦干。弹性绷带松紧度应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
2.2.5 康复锻炼
为了使患者更好地恢复自理能力,防止残肢功能的丧失,应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应首先练习下床站立,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行走(也可用助步器练习站立及行走)。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然后扶拐站立。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1天,上、下午各床旁扶拐站立5~10min(视个人体力情况而定),无不适时,在床周扶拐练习行走数步,以后扶拐行走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但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以及睡前各1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护士或家属应在床旁守护以防意外。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担心关节脱位而不愿意活动,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锻炼的重要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3.6 出院指导
出院后应指导老年患者及家属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制定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假肢的方法,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慢性疾病,定期复诊,检查残肢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功能锻炼情况。
3 小结
老年截肢患者其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后残肢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区域的皮肤护理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术后截肢残端的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正确的功能锻炼都是取得良好术后疗效的重要保障。积极负责地进行老年患者截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高龄患者截肢手术的安全,使高龄患者截肢手术能安全渡过手术,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邵印麟,郁凯乐. 高龄患者截肢术的治疗[J]. 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5(15):10—12
[2]郭俊卫,俞静,周瑾. 经膝关节后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上海护理,2010,10(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