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调亡异常以及D N A 损伤修复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研究的深入,线粒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线粒体细胞膜异常在肿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外膜含有丰富的苯二氮类受体(PBR)与通透性转换通道复合物(PTPC),它们均参与细胞调亡的调控。在肿瘤细胞中,PBR的表达上调,可明显增加线粒体膜流动性、线粒体脂代谢及D N A 合成,增加细胞分裂所需能量,使肿瘤细胞增殖。PTPC的组成发生改变,导致PTPC蛋白的过表达,这有助于肿瘤对调亡的耐受。
此外,线粒体呼吸链缺陷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0多年前,Warburg最早提出线粒体呼吸链的缺陷可导致细胞去分化,并因此发生致瘤性转化。大部分正常细胞生成ATP的主要方式是氧化磷酸化,而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许多肿瘤细胞线粒体内膜的ATP酶复合体Β亚基表达显著下降。任何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事件,均可促进氧化组织中发生转化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增殖,呼吸酶复合体大量减少与肿瘤细胞快速增长和侵袭性增加密切相关。可见线粒体生物氧化功能的改变是细胞发生致癌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3 展 望
综上所述,线粒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肿瘤,线粒体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这些病症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研究线粒体功能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肿瘤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还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①线粒体呼吸链中酶复合体的缺陷主要是由于mtDNA突变造成的,因此将神经退行性疾病在mtDNA上的定位,探究突变DNA是如何得以保持并占优势的,可以更合理的解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达到早期诊断疾病的目的;②在肿瘤的治疗中,传统化疗药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间接作用于线粒体,容易形成耐药。开发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化疗药和从线粒体角度逆转耐药,有望为肿瘤化疗开辟更广的途径;③线粒体蛋白组学在疾病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但是它的研究是值得期待的,完善人类线粒体蛋白组数据库,以便将来与病变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有意义的线粒体蛋白功能,这将会成为开发药物和探索疾病诊断的强大工具。因此,研究线粒体与疾病的相关性意义重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宋晓艳, 王亮, 张妍. 线粒体及其相关疾病. 山西医药杂志, 2009, 5(38): 440–442.
关婷, 鲍远程, 余元勋, 等.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 (34): 4300–4302.
李晓秀, 杜冠华.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17): 1284-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