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将动物随机分成4 组,即对照组10 只,AMK 3 d组11 只,AMK 7 d组12 只,AMK 11 d组13 只。以上4 组中,AMK 3 d组、7 d组和11 d组每天肌肉注射AMK 400 mg/kg,分别连续给药3 d、7 d和11 d;对照组则每日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期间监测动物体重以调整药量。
1.4 ABR测试
各组动物于用药前及停药后24小时内分别测试ABR。操作在隔音屏蔽室内进行。豚鼠用1 %戊巴比妥钠40 mg/ kg 经腹腔麻醉后,将电极的正极置于动物颅顶正中皮下,负极置于给声侧耳廓后下,接地电极置于对侧耳廓后下,屏蔽耳机距测试豚鼠外耳道口0.5 cm。应用Smart EP & OAE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记录系统给予短纯音(tone burst)刺激, 选取4、12、24 kHz 3个频率分别进行测试并记录ABR阈值(听阈)。重复率39.10次/s,带通滤波100~1 500 Hz,叠加1 024 次,扫描时程16.0 ms。声刺激强度从95 dB SPL开始,以5 dB逐次递减,听阈判定以刚出现ABR Ⅲ波为准并至少重复两次。同一刺激频率下给药前后的听阈差值记为ABR阈移。
1.5 耳蜗铺片TR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
各组豚鼠于最后一次ABR测试结束后,快速断头,取出听泡。解剖显微镜下去除镫骨,打开前庭窗和蜗窗,用含有4%多聚甲醛的0.1 M PBS(pH 7.4)灌流3 次,并置于该溶液中4 ℃下固定24 h。然后将标本置于8 % EDTA中脱钙2~3 d。PBS漂洗2 次后,于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全耳蜗基底膜。将基底膜置于0.25% Triton X-100溶液中浸泡50 min,然后进行TRITC-鬼笔环肽染色45 min。PBS漂洗后分回铺片,以荧光封固剂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回毛细胞损伤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各组之间ABR阈移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RITC-鬼笔环肽荧光染色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TR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呈现红色荧光,主要定位在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 OHC)和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 IHC)的静纤毛、表皮板。此外,Deiter细胞等亦有丝状F-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
对照组耳蜗毛细胞形态结构完好,三排OHC的纤毛呈V 形排列整齐,一排IHC的纤毛呈一形排列,耳蜗各回OHC 和IHC均无缺失(图1 A)。AMK 3 d组耳蜗底回OHC偶有缺失,而其它回OHC以及各回IHC均无损伤(图1B)。AMK 7 d组耳蜗底回OHC的缺失有所增多,并向上发展到第二回;IHC基本正常(图1 C)。AMK 11 d组耳蜗底回OHC出现大量缺失并向上延伸到顶回,缺失区域被Deiter细胞取代形成网状瘢痕;IHC出现散在损伤(图1 D)。
2.2 ABR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