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1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多发生于女性患者,因早期失治或治疗失败,晚期激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出现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X线表现为髋臼覆盖不足或完全脱位。
3.2 对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尤其是完全性脱位的治疗,首先必须恢复患髋的正常位置,以使下肢力的传导走行方向正常,其次使患侧下肢长度延长或达到接近正常,才能消除腰髋的受力不均,减轻腰髋疼痛,改善畸形和跛行。本手术方法建立了正常的下肢负重力线,恢复了腰骶部力的平衡,改善了步态,消除了腰椎髋关节进一步创伤的机会。改善畸形和跛行。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特点:真臼上缘斜坡状,骨缺损,骨质硬化真臼线,前壁较薄,后壁较厚;股骨头变形,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倾,大粗隆较小且位置偏后,股骨髓腔狭窄,可能存在股骨近1/3的向前弯曲,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挛缩,患肢短缩。
3.3 对于Ⅰ~Ⅱ度发育不良患者,手术方法与常规髋关节置换处理方法相同,无特殊要求。而对于Ⅲ~Ⅳ度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我们的体会是首先应明确真臼的位置,恢复患髋的正常位置,以使下肢力的传导走行方向正常,其次使患侧下肢长度延长或达到接近正常,才能消除腰髋的受力不均,减轻腰髋疼痛,另外术中应备用捆绑带以备骨干骨折时固定使用。
由于长期脱位软组织挛缩严重,要使股骨头牵引至接近原臼水平,必须做软组织的充分松解,股骨近端的松解要求切除挛缩的关节囊,松解肌腱和筋膜,包括髂腰肌在小粗隆的附着。通过加长头假体来延长肢体,但不要追求短缩的彻底纠正,以避免因过度牵拉造成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手术适应症: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只有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严重的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时,才考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目的是关节炎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矫正解剖。
3.4 之所以采用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是因为钛合金假体组织相融性好,髋臼为双锥面螺旋臼,自攻螺纹设计,拧入骨床后固定牢固。双锥面为梯形,有利于较深的置入髋臼顶部,不易发生假体旋转,假体初期稳定性好,后期骨长入后,达到生物固定,避免骨水泥对假体周围的骨破坏。髋臼假体顶部为开关天窗设计,便于髋臼骨床植骨。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术中髋臼成形时应彻底暴露大而浅的假臼和发育小的真臼,以髋臼横韧带做为成形臼床的下缘,因为髋臼后壁较厚,因此髋臼锉成形时力量要贴近后壁片避免将髋臼磨穿以适应小的真臼,股骨髓腔狭窄也应匹配小号股骨柄,在股骨髓腔成形并避免前倾角过大,使柄的内侧颈始终指向股骨距与股骨干纵轴垂直,另外术中应备用捆绑带以备骨干骨折时固定使用。
成人先天性髋脱位患者,由于长期脱位软组织挛缩严重,要使股骨头牵引至接近原臼水平,必须做软组织的充分松解,股骨近端的松解要求切除挛缩的关节囊,松解肌腱和筋膜,包括髂腰肌在小粗隆的附着。术中操作很容易损伤支持带动脉,特别是在分离小粗隆上的髂腰肌时出血较多且不易止血,我们有1例患者即采用小号人工关节的患者就是因为出血较多而妨碍了内收肌的彻底松解,术中操作要仔细,而且应紧贴骨质进行分离。
3.5 我们对1例女性患者因髋臼缺损采用了Harry餾髋臼成形术[4]。即将股骨头修整后两枚螺旋钉固定到缺损的髋臼处然后行髋臼成形。国外文献报道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但9年随访21%的假体松动,随访12年,46%的患者假体失败。此例患者术后5年髋臼植骨处愈合良好,目前假体X线片无松动征象。患者功能基本正常,无疼痛症状。
我们对21例患者进行的人工全髋置换手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病例数较少,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