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为保证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本文总结了医院急诊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急诊科是医院里较为特殊的科室,不仅接诊的病种杂,病情急,对救治措施、应急管理程序、医疗器材、医务人员素质能力等要求较为严格,而且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绪也相对处于急躁、不稳定的状态中,加之部分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使得工作在最前沿的急诊护士处在高风险之中,成为职业高危人群。职业危害在卫生保健行业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也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2]。现将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作如下综述:
1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肺结核、禽流感、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的病原体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痰液中,这样,对他们的紧急救治多数是在一种没有严格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对护士构成极大的威胁。有资料表明,眼、鼻、口腔、皮肤暴露于污染血液中和体液而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几率为0.1%。暴露含乙型肝炎的血液和体液感染机率为6-30%[3]。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为0.3%。
1.2化学因素:各种消毒剂、灭菌剂在清创室、洗胃室、抢救室中应用较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甲醇能诱发细胞突变,并具有积累效应,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并且乳液,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危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3物理因素:急诊护士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有很多。比如:在各种注射操作当中针刺伤,外伤处理中患者的不配合或操作不慎,器械造成的损伤,以及一次性物品毁型过程中的致伤。
1.4医疗环境因素:协助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核磁、CT、X线的检查时,放射线的接触。例如,它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症等。
2防护对策
2.1管理控制:依靠政策和管理控制限制危险性暴露是防卫的重要防线之一,医院应制定相关制度、工作程序,并不定期督查,让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2改进操作工具 比如:韩国i-SENS.lnc公司生产的达乐牌2208型血糖仪,它所配备的采血针,即为弹簧式的,操作前针头隐藏,操作后马上弹回,而且是一次使用过后自动失去功能。先进医疗工具的使用,对于针刺伤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因素危害,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3做好个人防护
2.3.1洗手: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在操作前后,彻底清洗双手。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消除90%以上的微生物。
2.3.2防护器具的使用:一般情况下操作、接触病人时除工作服、鞋帽外,还要戴口罩、手套,特殊情况下需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手套要在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应更换,操作时手套破损及时更换,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防护器具的正确使用可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化学试剂对护士的危害。
2.3.3避免针刺伤及利器损伤:科内要规范急救流程和操作程序,个人在工作中要总结经验技巧,避免利器、针头损伤皮肤、粘膜。禁止给使用后的针头套针帽;使用后的注射器不可用手毁型;处理外伤的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要精力集中、谨慎拿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