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学生“ 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 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 从学生人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 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 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 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 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 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中特别看中的能力, 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 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 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改革切人点, 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养成教育, 有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 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 也要注意考虑是否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看到与实际工作上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杂, 内容多, 学习后印象不深刻, 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之后, 如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和患者, 在进人角色中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情况, 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知识,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聘请一线专家授课, 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 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阔知识面, 扩大眼界, 对学生就业选择也会有所帮助。
(五)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 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 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 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 设计实验工作流程, 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 开始实验过程, 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 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 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 药学综合大实验”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 教、学、做”为一体” 的文件精神, 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 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的工作, 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 药学综合大实验” 即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 创造仿真工作场景, 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 药学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