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是客观真实,生动典型。所谓真实、典型即该案例应当是来源于临床实际,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拟学内容的理论体系,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医疗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
三是难易适中,信息适量。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过于简单。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复杂危重、容易造成误诊的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究原因、查阅资料、深入分析的热情。此外,对于案例中所要反映的关键问题,教师要提供条理清晰的相关信息以便于案例的使用和案例教学的开展。汉森等人在谈到案例编写时曾说过:“从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能够足以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并且富含启发性。”
2.2 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之设计,可以是常识性、单一性的,如:右上腹部包含哪些器官?等;也可以是逻辑性、综合性的,如:结合已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或者是:该例患者按照胆囊炎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等等。通常情况下,问题的安排顺序应该以课程推进的理论体系为导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选择真实案例时,要特别注意将案例最后诊断结果隐去,尤其是尸体解剖的病理结果一定要隐去,留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空间。
2.3 案例布置与分组讨论
布置案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案例有充分了解和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让学生在课堂上花时间了解案例不太可能,故案例布置应在课前完成。布置时可以通过局域网(如个人主页或其他特定主页) 公布,也可通过印发纸质资料等。一般应在讲课前一周左右布置为好。
开展课前的小组讨论,对于学生建立自信和掌握教材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要求学生改变以往“单干户”的角色,在彼此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共同体”,其规模不宜太大,一般4-6 人,不超过10人。小组讨论的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
2.4 课堂分析与总结归纳
课堂分析应尽量采用讨论式分析方法,即由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仅作为主持人,巧妙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如果教师在讨论进行之前要作基础知识(如概念或内容体系) 讲解,则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教师在讨论进行之前未作基础知识讲解,则可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将基础知识融合在讨论发言中。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讨论中显现的问题以及思想闪光点,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归纳总结时,教师除点评学生的讨论过程(如观点、论证方法、存在的问题等) 外,还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对病例中涉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临床表现的价值也应作引申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2.5 课后作业
可就本次讨论以作业形式要求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字数在1500-3000 为宜。主要是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讨论内容,更深入地巩固所学所想所感,也可以锻炼未来临床医学人才的文字功底。
3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把握好运用时机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达到教学目的。对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教学,疾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的串讲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