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糖尿病 治疗 心得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2]。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血压的高限(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及对多种生活方式的错误认识,糖尿病和高血压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除了关注药物的降压效果外,还应顾及药物是否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以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6大类,分别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研究证实,上述药物除α受体阻滞剂外,均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故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为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常用降压药。临床医生应了解抗高血压药对血糖的影响及与降糖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全面把握和正确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前提。因此,笔者现就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用药谈几点看法,以便共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1 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的一般原则
(1)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对靶器官(心、脑、肾)有保护作用。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可导致心、脑、周围血管以及视网膜和肾脏病变,是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同时受到多重打击,故应当选择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有确凿保护证据的药物。尽量减少高血压及糖尿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3)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且降压作用平稳、持久。一般应选用长效或缓释剂型,其优点在于降压作用温和,不易发生较大幅度的血压波动,而且这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是服药方便,患者不易漏服药物。
(5)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方案。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宜选用ACEI或ARB。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不仅要调整生活方式,而且应该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6)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患者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高危人群及有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7)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8)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9)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的剂药物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10)坚持长期、规则、按时服药及观察,切忌乱用药、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一般睡觉前不宜用降压药[除夜间监测血压异常升高和(或)已用的降压药不能较平稳地控制血压外]。同时,专家还呼吁: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还要合理膳食,平衡心态,适当锻炼身体。
2 常用的联合用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