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经询问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填写PARQ&YOU问卷及身体活动指数,并进行一次GXT测试,筛选出能胜任且符合健康要求的山东师范大学女大学生14名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6),所有受试者均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患史,向受试者详细介绍本试验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痛苦,所有受试者均书面同意并愿意配合该实验。
实验组受试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吸气肌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专门性呼吸训练。
受试者人口统计学特征见表1,组间比较,P>0.05。
2.2 实验方法
2.2.1 吸气肌力量训练 吸气肌训练装置:采用本表1 受试者人口统计学特征(X±SD)
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X±SD)
组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实验组23.38±1.19165.13±5.8256.81±5.70对照组23.0±1.10165.0±2.7651.47±3.49
研究室专门设计的吸气肌训练测试装置。该装置是由带有刻度的U形玻璃管组成,高度为150 cm,内径为1 cm。管内装有一定高度的水。
最大吸气压(MIP)测定:测量时受试者对准口嘴从残气位开始做深吸气,到肺总容量结束,此时U形管中水柱所能达到的最大差值即为最大吸气压(cmH2O)。
吸气肌力量训练:以每周测定的最大吸气压的80%作为训练负荷,吸气到预定负荷时再保持5 s为一次,然后将口嘴移开进行平静呼吸等待下一分钟的训练,30次/30分/天,5天/周,共持续4周(20个训练周期)。
2.2.2 运动能力及VO2peak的测试 要求所有受试者在测试前24 h内拒绝参加任何剧烈活动,在测试当天,受试者不能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保证7 h以上的睡眠,测试前1~2 h内不要进食,测试时适当着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方案:采用德国产ergoline 150P功率车为负荷工具,从0W开始蹬起,每隔三分钟增加25 W,保持转速在60转/min,到受试者不能再保持60转/min为止。记录增量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W)和持续运动的时间(min)以及增量运动结束时的RPE值。
VO2peak测定: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CPX 运动肺功能仪,测定受试者GXT运动至受试者主观感觉不能再坚持运动时的VO2峰值,即为VO2peak值。实验前及呼吸肌训练期间,每周所有受试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测定一次常规肺功能及运动肺功能。
运动肺功能测定:采用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CPX运动心肺功能系统。调整功率车车座高度,让受试者以适当的高度坐好,静坐5 min以消除恐惧心理。仪器进行零点检查,待“Zeroing”变成“ok ”时零点检查完毕。让受试者带上呼吸面罩及流量传感器,并将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夹于受试者的中指上,待心率稳定后,开始进行GXT蹬车运动,系统采用“breath by breath”的方式自动进行气体分析。至受试者主观感觉不能再坚持运动时为止。
2.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经核实无误后,采用SPSS 15.0 for windows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实验组各参数动态变化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照组吸气肌力量前后两次测量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性标准采用P<0.05,极显著性标准采用P<0.01,结果均以X±SD表示。
3 结果
3.1 四周训练期间吸气肌力量的动态变化(见表2)
可见,实验组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MIP)呈显著性意义的增加(P<0.01),而对照组的吸气肌力量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
3.2 四周训练期间增量运动至最大负荷的时间、最大负荷及RPE值的动态变化(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