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析地根经济视角下土地政策反周期调节的机理

2013-06-21 01:18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分析地根经济视角下土地政策反周期调节的机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现有的关于土地宏观调控的文献忽略了从土地的三位一体

  现有的关于土地宏观调控的文献忽略了从土地的三位一体属性探讨其作用机理,地根经济论虽有提及但未做深入研究。本文循着地根经济论的逻辑,着力于土地的三位一体属性.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反衰退、保增长的宏观经济管理实践,分析土地政策在反周期调节中的机理。
  一、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之一:土地的三位一体属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正在由注重资源、资产属性向资源、资产、资本属性三位一体转变,土地与信贷、证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属性不仅产生经济价值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体现为经济功能,而且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和手段产生间接的政策效应。土地的经济功能是其使用价值的体现。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属性,在土地的使用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在不同的产业活动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土地的资源属性体现为生产功能.在农业生产中直接与人类劳动相结合形成产品;在工业、服务业和交通设施产业中以承载功能提供服务;在旅游、住宅、休闲等产业中,土地不仅提供承载功能,还能提供愉悦和美学功能。
  土地的资产属性体现为收益功能。作为一种资产,土地与人类物化劳动(如技术、设备、厂房等)和活劳动相结合形成生产力,在提高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凝聚劳动价值.成为一种物化形态的新增投资.为未来收益的产生提供资产保证。土地的资本属性体现为再分配功能。由于土地金融化导致了土地资本的高度流动性,高强度的投资投机活动本质上是对贴现土地未来收益的分割和争夺。
  经济逻辑之二:地根经济论地根本意为土地供给,意指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与银根(即货币供应)对应.土地管理由原来的一般性资源管理逐步上升为宏观经济管控工具。土地制度乃中国政治和经济之根.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红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地根之租的分配。靳相木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政策理论 地根经济论.并构建了基于数量、价格和配额转让的土地宏观调控机制和基于总量、结构、地区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唐在富则进一步分析了地根作用于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应。地根经济论为新阶段宏观调控提供了学理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土地政策参与反周期调节的历史背景
  经济长期增长中的土地政策关于土地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命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新兴+转型+土地公有制。这一特殊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决定了宏观调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既要遵循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成熟的国际经验,又要与国情相结合,找准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有效的宏观调控模式。
  1.发展中的中国经济需要创造性的宏观调控手段。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向好.潜力很大;就短期而言,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都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导致经济运行剧烈波动。所有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增长,应对宏观经济波动,我们需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助多种政策工具,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在经济活动中,几乎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都与土地紧密相关。组织优势体现在条块结合的土地管理体制上.以及与土地关联的城建、规划、税务、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机制上:制度优势体现在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土地市场化制度上:资源优势体现在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与土地经济资源相结合的管理合力上。
  2.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时期。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需要更多的特殊条件,同时也为创造性运用土地政策工具提供了可能。所谓体制转型主要是指经济运行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由政府主导转向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土地管理可以把政府和市场两大手段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推进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在结构转型方面.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地区结构的优化.都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紧密相关。尤其是在重工业化阶段,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形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加剧了交通设施和居民住宅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特别是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供给的总量和结构控制.既可以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也可以与其他政策手段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3.土地公有制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和体制保证。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制度环境中,一方面会出现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所谓市场失灵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因政府干预过度产生政策失灵问题。在宏观经济出现剧烈波动时.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国家,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政府职能特点,易于操作,政策时滞短,政策效应明显,适合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发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快速审批、严格监管、主动服务的工作,采取多种产权形式满足合法合规的各类企业用地需求。扩大消费需求.就土地政策而言,主要是解决好住宅用地的多层次需求,突出住房的民生要求,进行总量、结构、方向等多方面的统筹,采取相应的政策手段。
  3.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有助于调结构目标的实现。土地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倒逼机制和诱导机制。把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地价调整、用地结构和方向的规划,逼迫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停止淘汰类产业的供地,迫使其进行产品、工艺或设备的更新换代;抬高限制类产业进入的用地门槛和用地标准,迫使其进行产业转移或进行19身技术改造;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为鼓励类产业提供宽松的用地条件,吸引其他企业加入。一个地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诱导机制。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土地政策参与反周期调节的作用机理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就土地管理在国民经济运行和管理中的作用而言,需要超越传统的政府和市场的二分法.不仅有政府直接干预的数量调节.还有利用市场进行的价格调节.以及创建市场进行的配额交易。在这样的政策体系中,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福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融合。
  基于土地供给数量的政府干预机制基于土地供给数量的政府干预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实物供给。土地的经济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资源,作为实物供给直接向经济系统注入土地资源.通过政府直接干预进行配置,并以土地资源为纽带,引导和带动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流向符合政府意图的方向。在经济下行周期,宏观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就业不足。针对这一特征。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建设用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把握土地供应的重点、时机、节奏和力度,顺应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探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 下一篇:谈谈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创新